駱猛
“將知識傳遞給最需要的人”。更新知識能夠改變世界,傳播知識也能改變世界,知識流動應該是“將知識平等傳遞給所需要的人”。(人民網 5月31號)
科教興國發展戰略以來,國內發展如日中天,然而也只是一些發達地區的知識和教育資源聚集,一些貧困地區的知識水平仍亟待提升,知識的分布并不平衡。所以知識扶貧、教育扶貧就成了國內發展航向中最亮的燈。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孩子是亟待成長的樹苗,是祖國的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下鄉”好比將知識之水引向干涸的土地,讓缺乏水分的樹苗在最干旱、最匱乏的地區茁壯的成長。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給北京師范大學“國培計劃”教師回信時寫道: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筆者認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只有這個國家的孩子站起來,那么這個國家的未來才會強盛不衰。
事實證明,教育和貧困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勞動者收入的高低,低等的受教育水平是阻礙我國農村家庭脫貧致富的重要因素。讓貧困家庭、貧困人口全面徹底擺脫困境,走向小康,最根本的是讓每一名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個人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個人追求幸福生活、謀求創業發展、實現自我價值和服務奉獻社會的自覺主動意識就越強,自己的人生自然就豐富多彩;反之就會安貧守道、致富無門,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最終導致的就是貧困落后。同時,上一代受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下一代人的受教育水平。只要提高一代人的受教育水平,那么,代際傳遞的不再是貧困,而是知識技能和社會文明。因此,可以說遏制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在教育。
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改變國運。“教育下鄉”幫助鄉村孩子學習成才,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如今最緊迫的任務是聚焦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打出組合拳,多措并舉,定向施策,精準發力,標本兼治,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于奉獻、扎根鄉村的教師隊伍。“特崗教師”就是中央實施的一項對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的特殊政策。通過到貧困地區或縣以下農村學校任教,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從事農村義務教育工作,創新農村學校教師的補充機制,逐步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三餐之需,只可充一時之饑;授人以漁,終生之用,方能解長久之困。所以,扶貧困必先扶智困,在物質上實現“精準扶貧”的同時,如何實現知識上的“精神脫貧”,是每一個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課題,也是“十三五”征程上必將面臨的一場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