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州
李克強總理28日在國務院第四次廉政工作會議上說,去年取消和下放311項行政審批事項,徹底終結非行政許可審批,取消調整70%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壓減職業資格44%,中央政府定價項目減少80%。以減權限權促源頭反腐,以權力“瘦身”為廉政“強身”。(3月28日人民網)
眾所周知,新一屆中央政府履職伊始,就把簡政放權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通過“放”“管”結合,把該放的權放開、放到位,把該管的事管住、管好。
2013年,國務院部門共取消下放334項行政審批等事項;2014年,又取消和下放39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兩年來共取消和下放700多項,本屆政府承諾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減少三分之一以上的目標提前實現;2015年,再取消和下放311項行政審批事項,徹底終結非行政許可審批,取消調整70%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
毋容置疑,近年來,我國簡政放權的步伐鏗鏘有力,老百姓對簡政放權成果的切身感受是“證明不開了”“費用少交了”“‘衙門’好跑了”。但不容忽視的是,簡政放權雖取得重大進展,但這項改革遠沒有結束。比如,盡管審批項目大大減少,但不少行業依然存在審批程序不規范、辦事環節多、多頭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有的把審批和證明搞成了“擊鼓傳花;還有的一些官員在簡政放權的名義下,該做的不做,為官不為...... 好的政策關鍵在于層層執行和落實,因此,2016年的簡政放權,還需要“繼續大力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注重解決放權不同步、不協調、不到位問題,對下放的審批事項,要讓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
今年總理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總理斬釘截鐵地表示:“我們就是要用減政府權力的‘痛’來換得企業、群眾辦事的‘爽’。今年要下決心再砍掉一批審批事項,而且直接放給市場,即使是需要審批的也要簡化手續。”顯而易見,這體現的是深化改革、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毫不動搖的鮮明態度,彰顯“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毅力。
此次,李克強總理28日在國務院第四次廉政工作會議上說,今年要再砍掉一批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削減一批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再取消三分之一以上企業登記前置審批;全面推開“兩隨機、一公開”監管,檢查對象、執法檢查人員隨機抽取產生;今年要重點做好制曬清單工作,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在部分地區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 可見,“簡政放權”不僅一以貫之,而且呈現步步深入、層層遞進之勢。
當然,“放”和“管”就像兩個輪子,只有兩個輪子都做圓了,車才能跑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講,下放的審批事項能否管好,很重要一點是政府能否進一步提高履職能力。可見,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權限后,政府不能做甩手掌柜,兩手一攤,啥事不管,而要明確“放”與“管”的邊界,有的放矢,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實現責任和權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監管同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