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棟
近日,中央發布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著眼于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解放和增強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意見》目標氣勢之宏偉,前所未有;愛才重才的殷殷之情猶如春風撲面,讓人曖意陣陣。“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有力人才支撐”,更是催生希望,凝聚力量,“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從“名匠大師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從“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到“用好用活人才是最大的效益”;古往今來關于人才實踐的生動流傳,莫不反映出人們對人才價值的認同和對人才的渴盼。“人才聚,百業興”已深入人心。
宏偉的目標凝聚人才,壯闊的舞臺造就人才。有了一個錢學森的帶動,中國航天工業從此日益興盛;有了一個鄧稼先的引領,中國便不斷向核大國邁進。人才所創造的價值,遠遠超出了其他方面的價值;人才所引領的事業,總能奏出時代最強音。歷史和現實雄辯地證明,無論是國家還是地區,哪里的人才興旺,哪里的發展就迅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凝聚人才先要有大視野、寬胸襟。簡單的走程序、比票數、論分數,在劃定的學歷、年齡、性別框框中急拿現用,在小圈子內選人,往往會讓“老好人”得益,讓“專業戶”搶先,讓“關系戶”上位。用一庸才,就可能“阻天下之望”; 用一賢才,就會群賢畢至。如若是“武大郎開店”或者“ 一葉障目”,就可能騎著“良駒”找“駿馬”,對人才視而不見。
“廣聚天下英才”, 要去閉合、促協同,使人才責任主體和用人主體互為依托、互為補充,確保人才引得來、用得上、不閑置。管理部門要廣布識才之眼,暢通薦才之道,完善選才之規,堅持德才兼備,用智慧的眼光、實踐的標尺和望聞問切的方式來辯德識才,用高效一流的服務來吸引人才,破除人才跨區域、跨國境流動的各種阻礙;用人主體要尊重人才流動規律、人才成長規律和事業發展規律,給人才搭平臺、作支撐,保證充足的人才投入,保持足夠的創業耐心,切實打通用好用活人才的“最后一公里”。
用好人才,要放開束縛人才發展的剎車。掙脫束縛,是人才典型的特征。韓信脫離項羽集團,是由于言不聽、計不從,個人的抱負難實現;諸葛亮一生忠于蜀漢,是因為劉備的言聽計從,信任有加。但凡人才,大都渴望施展抱負、成就夢想,他們最怕虛度時光,徒勞無功。用好人才,要充分尊重人才的個性特點,用其良言,從其良策,不疑心不設防,給人才足夠的自主空間,讓人才的個性和智慧得到充分釋放,如此,方能留人留心。
用活人才,還須給“英才”配備“專才”。項羽武功蓋世,然則個人也難逃垓下之圍;曹操智計殊絕于人,也是“幾敗北山,殆死潼關”。誠然,指望一個人的力量來扭轉乾坤是不現實的。用活人才,要形成人才濟濟、眾人拾柴、人盡其才的局面,給“英才”配備足夠的人才力量,讓“英才”有足夠的精力抓大事、出精品、上檔次。最忌鞭打快牛、透支人才,讓一流的人才陷于一般的小事之中,導致“長使英雄淚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