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針對行人、非機動車交通違法推出抄告制度。除了要接受交警的教育,交管部門還要將違法行為抄告違法者的單位或社區。
交通違法抄告單位,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錦囊妙計”,全國不少城市都實行過,例如西安、杭州、武漢等地都推廣過這一做法。成都更是屢次推行,2009年成都交警首次推出“市民交通違法抄告制”,行人闖紅燈、司機酒后駕車等都在交警“抄告”之列。時隔多年,成都交警再次啟動“抄告制度”,抄告范圍為行人、非機動車的交通違法行為。但輿論的反應恰恰相反,每一次都被激烈批評。批評的根據主要有兩點:
一是現在并不是人人有單位,即使有單位,單位可以決定成員命運的日子也已經結束,再拿單位說事,簡直不知道“今夕是何夕”。而法律規定的對違章的處置就是警告、罰款、扣分等處罰,沒有抄告單位一說,這樣看來抄告單位也是于法無據。
二是可行性問題。即使把公民違章抄告了單位,又有什么結果?當然,如果是公務員違章,被抄告黨政機關,還可以由機關對其進行教育。但是,對于企業來說,員工和老板就是個雇傭勞動的關系。他們之間的關系只受勞動合同的約束,其余都是無效的。至于社區,居委會和居民,更沒有行政隸屬關系,他們也沒有教育、處置居民的權力。
一則于法無據,二則效果存疑,既然是違法行為,就用法律解決,靠“抄告單位”依賴外界施壓,無疑是開錯藥方。
□殷國安(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