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洋軍
加強派駐機構建設,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紀檢監察系統監督執紀問責的重要抓手,一些地方,還實現了派駐全覆蓋,并作為經驗到處宣傳。但是,有的派駐干部忘了自己是上級紀委派出的,拿著紀委的工作證,卻不干紀委的活,同駐在部門同志一團和氣,“混個好人緣”,不敢真正板起臉來監督執紀問責。有的紀檢組長在黨組中參加本職以外的業務分工,甚至兼著部門的行政副職,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有的派駐機構幾乎沒有進行過紀律審查,成了“不抓老鼠的貓”。
派駐,派駐,是作為上級紀檢監察機關派到所在單位行使監督責任的,是要去發現問題或者說是要去“抓老鼠”的。應該說,派駐機構早已有之。但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巡視、信訪、審計和紀律審查等渠道,發現有關部門和單位不少問題,可是此前有的派駐機構對這些問題卻幾乎沒有報告,出了事才“后知后覺”,甚至出了事也不到中央紀委或上級紀委匯報情況、檢討責任,這說明監督責任遠未落實,存在某種程度上的“吃干飯”、“養閑人”、“當懶貓”現象。
對黨忠誠,對上負責,是黨員干部特別是派駐出去的紀檢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然而,有些派駐紀檢干部錯誤地認為,“端了別人的碗”、“吃了人家的飯”,有時候抹不開面子、拉不下臉子,不好挑派駐單位及其有關領導的毛病,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滿足于得過且過,習慣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是黨性不強、立場不穩、定力不夠的表現。上級紀委派下去的干部,盡管可能在辦公經費、工資福利等方面還不能完全脫離所派駐單位的支持或供養,但是,這絕不能作為不敢監督、不想監督、不去監督的理由或借口。大家所謂的“飯碗”是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給的,不存在端哪個部門的飯碗的問題,如果非要在乎自己的飯碗,就必須老老實實、兢兢業業地為黨工作、為民盡責。到任何時候,都必須牢記,黨和人民不養閑人,“不抓老鼠的貓”斷不可能成為黨和人民需要的戰士。如果把“派出監督”當作“派去升官”,或者將紀檢組作為“養老院”,更是大錯特錯了。各級各地務必要強化對派駐紀檢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要加強黨性教育和道德錘煉,提高政治素質,筑牢思想堤壩。
俗話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派駐紀檢干部,作為行使監督執紀問責職能的公務人員,要想能夠“敢”字當頭,切實將黨章賦予的職責擔起來,把派駐監督的職能作用發揮到位,首先必須自身干凈。然而,少數派駐干部雖然也是組織上“挑選”出來的,但是其自身素質未必真的完全過得硬,甚至還有一些派駐紀檢干部根本就沒有經過紀律審查,純屬“趕鴨子上架”,有的還認為自己是被“貶”到這個除了得罪人就沒有什么好處的崗位上,更有甚者,平時就喜歡與一些不三不四之人拉拉扯扯,與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同流合污,這樣的派駐紀檢干部不僅不可能自覺自愿、盡心盡力地承擔起派駐監督職責,甚至還可能“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因此,在選配派駐紀檢干部的時候,務必要強化考核、嚴格考察、過細篩選,切實將那些政治素質高、作風過得硬、自律意識強的干部選派下去,絕不能簡單化、片面化、隨意化,使“派駐”成為“放養”。
在其位,謀其政,擔其責。派駐,是一份組織信任,更是一份責任擔當。派駐監督,本身就不是什么輕巧之事,更不是賦閑之職,沒有一種“敢”的精神、“拼”的狀態、“狠”的作風,難以勝任,更難有作為。貓的責任,就是要抓老鼠。懶貓,不抓老鼠的貓,只能淪為“鼠輩”,成為“公害”。派駐干部要經常性地提醒和告誡自己:肩上擔負的責任是什么,應該為黨和人民做些什么?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做到打鐵自身硬,忠于職守、勇于負責、敢于監督執紀問責。對工作中失職、瀆職,既不報告又不處置,反而身在其中甚至亂在其中的,必須嚴肅追究責任,絕不能讓不在狀態、不負責任的懶貓、病貓、死貓逍遙自在、游離于責任之外。
能不能、會不會、敢不敢抓老鼠,取決于貓的基本素質,也取決于貓所生存的環境。環境造就人,環境也能破壞人。忠誠干凈擔當,是為官從政的原則底線,也是派駐干部的基本要求。派駐紀檢干部要自身正、過得硬、牢記使命、堅持原則、盡心盡責,真正把派駐監督的作用發揮出來,取決于自身的努力,同時也依賴于政治生態和從政環境的優劣。在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強大聲勢下,不僅要發揮好派駐紀檢干部的積極作用,還要營造好人人盡責、個個思廉的濃厚氛圍,打通“中梗阻”,破除“潛規則”,整治“慵懶散”,同時要做好派駐紀檢干部的跟蹤管理、動態監督、常態考核,絕不能一派一撂、疏于管理、豢養懶漢。
相關專題 |
· 倪洋軍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