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滌明
2014年,山西運城鹽湖區人大常委會報告采用 “五言詩”形式,首開文風創新的先河,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今年2月6日召開的鹽湖區人代會上,鹽湖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治所作的人大常委會報告,仍然采用了“五言詩”的格式。(2月12日中國新聞網)
“文風清新,詩韻依然,聽起來耳目一新,讀起來朗朗上口”,報道對這種新形式贊不絕口,但在筆者看來,這種“五言詩報告”問題很多。首先是不嚴肅,工作報告不是文學作品,其內容和目的就是向聽者傳達特定信息,重在將要傳達的信息被完整無誤地傳達出去。公文與文學作品的主要區別,是前者力求信息傳達的準確與效率,后者則注重欣賞和娛樂價值。將官方工作報告以“文學”形式傳遞,確實“新”,但未必準確。
“五言詩報告”算不算是文風創新?筆者認為不是。幾千年前,官府公文就多是格式化文章,及至明清,格式化文章的水平達到“鼎盛”。古代公文和科舉考試的八股文,對文章格式嚴格限制的同時,讓思想表達、信息傳遞受到很大的約束,特別是語言學問和文字駕馭能力不是很過硬的人,難免窮于應付文體格式,結果必然是重形式而輕內容。
鹽湖區的“五言詩”和古代的八股文類似,這種格式必然會限制內容的表達,誤入“內容服從形式”的窠臼。“詩韻”上或許自認為“上口”,但很多地方都很難看懂是在說什么,比如“區長王吉敏,工作統全面”,這是正確的廢話,但不這么說或許難以滿足“詩”的形式要求。“身入民眾間,兩腳泥沾滿。十指彈鋼琴,細心做調研。家長里短事,常掛在心間”——人大工作報告表揚政府官員是否偏離主題且不說,單說這種高度抽象的評語,如果是組織鑒定,或是黑板報上的快板書宣傳語,應該沒有毛病,可工作報告如此表述,讓代表們如何審議——“兩腳沾滿泥”究竟代表什么具體的工作績效?
因此,官方公文首先應遵循既有的公文制度,拿“詩”作報告,性質上與官話套話沒什么不同,都是不好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