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
在連續幾年對“吃空餉”問題進行清理并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集中治理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堵上蠶食財政資金的黑洞。
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其實質是對權力的“納貢”。看看那些“吃空餉”的人,不是領導的親戚子女,就是攀上了領導的“高枝”。沒有領導默認、縱容甚至安排,這些人連西北風都沒有的喝,何談“吃空餉”。
分析“吃空餉”的情形,一種是純粹的“吃”。直接到單位掛一個名字,連人都見不著,工資照發,獎金照拿。這種情況雖然極端,卻不易為外部察覺,只有具體操作這件事的幾個人知道,可以說是瞞天過海、“吃”得放心。另一種是變相的“吃”,人偶爾到單位晃一下,但經常以有病請假、在外出差為名,去干自己的事情。不管是哪一種情形,單位的領導不可能不知情,而知道了卻不制止,就必須問責。
這其中可能涉及到一些復雜的、具體的問題,還有一些權力因素、人情因素。比如,上級領導要在本單位安排一個人,原則性強一點的,可能還會想著推脫;原則性差一點的,則求之不得,主動迎合。還比如,領導的親屬或者老職工因私人原因長期不在崗,單位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送順水人情。
對其中任何一種情形,都必須嚴格責任倒查,既要查“吃空餉者”本人,也要查其所在單位的領導,更要查那些為他們打招呼的其他領導。真正通過嚴查嚴處,讓領導干部不敢打“吃空餉”的主意,不敢為“吃空餉”打招呼,也不敢讓“吃空餉”在本單位出現或存在。
當然,“吃空餉”之所以得逞,既是“權力合謀”的結果,也與相關職能部門把關不緊、監管不嚴有關。正是因為招聘招錄還不夠嚴、編制管理還不夠嚴、資金撥付還不夠嚴、監督檢查還不夠嚴,“空餉”才會像唐僧肉,人人都想咬上一口。其中涉及到的失職失責問題,也要一級查一級,層層傳導壓力,促使職能部門真正當好防止“吃空餉”的“守門員”,形成治理“吃空餉”的長效機制,讓“吃空餉”最終成為“空想”。
相關專題 |
· 大別松濤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