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潔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衡量社會全面進步的標尺。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調研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既體現了黨中央對廣大農民群眾的深切關懷,也體現了對廣大干部隊伍的殷切期待。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眾的整體生活水平和質量有了很大提高,既出現了中等收入群體,也出現了高收入群體。但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由于各地發展條件不同,我國還有為數不少的困難群眾。據有關部門統計數字表明,按照人均年收入2300的國家扶貧標準,全國農村扶貧對象還有1.2億多人。實現到建黨一百年之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自然包括農村的全面小康,特別是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全面小康。因此,絕對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
農業興,則百業興;農民富,則國家富;農村穩定,則天下穩定。然而,一些地方長期奉行“輕農村重城市”的城鄉二元發展模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天平”上,“城市砝碼”明顯重于“農村砝碼”,使鄉村游離于城市發展體系之外,城市發展對鄉村缺乏有力和有效的支持,城鄉之間人口分布不均衡、經濟發展不均衡、空間功能不均衡,特別是農村功能嚴重缺乏、城鄉功能明顯失衡、農民收入普遍不高,普遍缺乏村民迫切需要的教育、文體、醫療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等,使農村已經成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大制約。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最需要各級黨委、政府添加小康社會“天平”的“農村砝碼”,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將工作重心移到農村、將主要精力放到農村、將政策資金投到農村,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不斷增強農村自我發展能力,不斷解決制約農村發展的突出問題,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俗話說,干部考核是指揮棒、風向標。要讓各級黨委、政府添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天平”的“農村砝碼”,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納入各級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是關鍵。要加強領導干部實績考核、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三農”發展作為選拔使用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對思想上不重視“三農”工作、行動上不支持“三農”工作、經費上不保障“三農”工作的,或轄區內農村發展長期滯后、毫無起色的實行“一票否決”,充分調動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拉長“四化同步”的“農業短腿”,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農村短板”,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有計劃、有資金、有目標、有措施、有檢查,切實抓緊抓實,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動力和保障。
相關專題 |
· 蔡玉潔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