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評論員王石川
“政府要做走出國門公民的堅強后盾”,則彰顯了政府責任與民本理念,詮釋了公民與國家的深刻關系。
“飛機去哪了?”每一聲低沉的呼喚,都在訴說對MH370的牽掛;“知道你晚到了,但不相信你永遠不到,全中國都準備接機”……深情的表白流露出對生命的高度關切,這是最難熬的時刻,也是最艱難的等待。希望——失望——重燃希望,起伏的心情,掙扎的心理,一切因MH370而起。
中國海軍艦艇已派出4艘艦艇趕赴救援,中遠“泰順海”貨輪亦抵達疑似海域,參與搜救。此外,交通運輸部派出的專業搜救船只“南海救115”“南海救101”“海巡31”等船舶正全力趕赴疑似海域參與搜救。國家行動,迅速集結,足以說明這不是尋常意義的搜救。
得知消息后,從習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對救援善后工作作出批示,到外交部長王毅中斷記者會。再到9日下午,李克強對馬航飛機失聯“非常揪心”,并稱“我們正千方百計進行搜救,黨和政府不僅要保障國內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要成為走出國門公民的堅強后盾”……從中,可讀懂公民在國家的位置。“揪心”,這是人性化表達,出自政府高官之口,更可感知人情味和同情心,這不是俯視而是共鳴,這不是置身度外而是你之傷即是我之痛。而“政府要做走出國門公民的堅強后盾”,則彰顯了政府責任與民本理念,詮釋了公民與國家的深刻關系。
據統計,現在中國每年出境達到將近1億人次,中國在海外的企業也已經有2萬多家。出國在外,公民的尊嚴維系著國家的尊嚴,有了強盛的國家,尤其是國家尊崇公民、佑護公民權利,國民在外,才會一臉自信與驕傲。公民是身份,也是責任,更是力量,這種力量來自和國家榮辱與共。
失聯的HM370,讓人油然想到了2009年失事的法航447航班。我們絕不希望HM370重蹈其覆轍,但無論如何,不到最后時候,我們絕不言棄。當年法航事故調查組稱,失事的緣由要有人給出一個答案,不僅是為了那些遇難者家屬們,“如果這架飛機上有任何的技術故障的話,我們應當知曉。但這不僅僅是空中客車公司的問題,這種事故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一架飛機身上。”不遺余力地營救,最大限度地求證,這何嘗不是承擔責任、尊重生命?
有媒體揭秘法航447航班,有一個感人細節,一名遇難者的家屬說,“我真希望她能回家,當希望渺茫的時候,我也不敢有任何奢望;但現在(看了遺物),又有了希望,我想她。”在悲涼的等待中,我們懷有希望;即便最終是悲劇,我們依然相信未來,好好生活,正如詩人所說,“此刻與未來之間,存在著生活。”失去了過去,不能失去未來。惟愿早日找到HM370,惟愿每一個人都能有尊嚴地活著。相關報道見A04—A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