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七一社區        注冊

羊城晚報:“食品不安全”又怪媒體“造錯覺”?

戴先任

2013年12月18日09:12   來源:羊城晚報

原標題:“食品不安全”又怪媒體“造錯覺”?

近年來,媒體將 “三聚氰胺奶粉”、“塑化劑事件”、“血燕窩事件”等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于公眾視野,有人用“井噴”來形容我國目前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現狀。我國食品安全的狀況究竟如何?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厲曙光教授、陳莉莉等研究人員組成的課題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通過調研,對此卻有不同見解。(12月16日《解放日報》)

厲教授認為,“這些事件都是散的、點狀的、局限的,其中大多數事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性質都無法判斷或者定性,但當這些報道在一家媒體發出后,其他媒體會跟進,重復、交叉、跟蹤性地進行報道,其產生的負面‘漣漪效應’不容小覷。因而,全社會和消費者會逐漸產生‘食品不安全,天下不太平’的感受,這既是一種錯覺也是一種誤解。”此言一出,立馬招致網友的一片指責。

食品安全無小事,媒體“重復、交叉、跟蹤性地進行報道”,正是深知此中利害,讓公眾有所預防,讓監管部門感受到輿論的壓力而加強監管。但在厲教授看來,履行監督天職的媒體卻成了造成“漣漪效應”的罪魁禍首,雖然話沒挑明說,但很明顯,他認為造成公眾產生食品不安全的“錯覺”與媒體的報道大有關聯。

事實上,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如果不經媒體“大驚小怪”的報道,恐怕會被既得利益者、某些地方部門“捂蓋子”,公眾不會知情,相關犯罪分子得不到懲治,食品安全監管者不會被問責,這種“小概率、小范圍、小數量事件”的危害就會慢慢擴大化,讓民眾因此付出很大的生命健康和財產損失。比如“鎘大米”、 “三聚氰胺奶粉”等,若不是媒體曝光,或許很難得到及時處理。如果這樣也算給公眾造成“錯覺”,那么其何錯之有?

厲教授認為,當前的食品安全現狀應該“開展和加強食品安全風險交流”。這點筆者倒是贊同。當前,加強食品安全領域的科普宣傳,讓百姓聽得懂專家的話,也是一項必不可少之舉。同時,在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下,輿論也容易變得草木皆兵,而這需要政府部門能及時予以澄清,而食品真正安全了,輿論對食品安全的恐慌自然會消失。

在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當下,倘若僅從“理論”和“數據”出發,把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集體擔憂說成是一種“錯覺”,恐怕很難讓人信服,也無助于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誰敢保證,某些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不會以此為據,認為食品很安全,天下很太平,從而高枕無憂放松監管?若真如此,真是罪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臺”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