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俊
近日,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就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接受媒體專訪,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穩定住所和合法穩定職業為戶口遷移基本條件、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城鄉統一、以人為本、科學高效、規范有序的新型戶籍制度。(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2版)
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一項重點改革,是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一項重大任務。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改革是戶籍改革,戶籍制度是新型城鎮化無法回避的最大難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穩步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有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2.6%,這是以常住人口為基數計算的,但按照戶籍人口計算,城鎮化率只有35.3%。這說明有大量經常住在城鎮的農業轉移人口還不是城鎮戶口,處于“半市民化”狀態,大量進城就業的人口沒有享受到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從目前我國城鎮化發展要求來看,主要任務是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
戶籍改革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必須與相關制度改革統籌推進。如果不妥善解決進城農民工的社會保險、隨遷子女就學乃至住房等實際問題,那么戶籍改革將舉步維艱,進城農民也就無法真正融入城市。建議先解決舉家遷徙或長期在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和隨遷子女上學問題,加快推進養老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接續。同時,高度重視農民工住房問題,在進一步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的同時,結合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房屋租賃市場,充分發揮企業、社會和市場的作用來逐步解決。
需要指出的是,戶籍改革并非換一換戶口本,把農業戶口換成非農業戶口,而是要真正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讓進城農民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務。
盡管目前已經有14個省(區、市)探索建立了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在形式和名義上實現了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不過僅僅戶口名稱的變更并不代表名副其實,戶籍改革的關鍵在于剝離附著于城市戶口上的福利和分配特權,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全覆蓋,讓公共服務資源公平地分配給城市的每一個人。如果只是避實就虛地玩文字游戲,沒有實現實質性的公共服務均等化,那么單純的戶口更名也就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當然,戶籍制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城市綜合承受能力相適應和相協調,與配套制度的改革相協調。戶籍改革的最終目標應當是讓傳統的被打上不平等標簽的戶籍制度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徹底消除依附在戶籍上的特殊利益和特權,全面實行以身份證號碼為唯一標志的人口登記制度,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全覆蓋,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遷徙權。
戶籍改革固然是塊難啃的硬骨頭,但是再難也要創造條件將改革進行到底。唯有更加緊迫、更大魄力、更富智慧地加速推進戶籍改革,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才能真正變為現實,億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夢”才能早日得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