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考核,關系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工作評價,關系干部選拔的價值導向,是黨政領導干部工作的“指揮棒”和評價工作成效的“度量衡”。根據客觀實際科學制定考核標準并有效實施,對于選賢任能以及推動黨和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組部日前印發《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以言簡意賅的八條內容,集中體現了黨中央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政績考核工作的鮮明導向,凸顯以科學發展觀的標準和要求評價政績、推動工作的堅定決心。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評價制度的重大舉措。
治國理政,說到底要有好成績,要拿得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造福人民群眾的過硬政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打造中國經濟的精彩“第二季”;如何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條件下,實現發展的可持續;如何化解社會矛盾、回應群眾關切,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如何加強作風建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不斷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我們面臨一系列新的問題、矛盾和考驗,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格外繁重,以更加科學完善的政績考核制度來引導、提高各級黨政部門施政的科學性、有效性,創造更多符合科學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期待的政績,尤顯緊迫和必要。
這次改進地方政績考核工作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突出了政績考核的科學發展導向,強調考核“要看全面工作,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實際成效,看解決自身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成效”。這既是對唯GDP傾向的糾偏,也是對“五位一體”總布局的有力落實。從“對限制開發區域不再考核地區生產總值”、“加強對政府債務狀況的考核”,到“加強對政績的綜合分析”,再到“制定違背科學發展行為責任追究辦法”,《通知》從指導思想、具體標準、實施辦法和責任追究等方面,全面構建起一整套符合科學發展思路的政績考核制度,為提高各級黨政機關執政水平和治理能力,提供了鮮明制度導向和有效激勵。
“發展是硬道理”,但不能簡單等同于“GDP增長率是硬道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唯有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增長的關系,防止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一味以生產總值排名比高低、論英雄,樹立科學的政績評價新導向,才能有效抵御急功近利的誘惑,克服短視折騰的干擾,糾正“新官不理舊賬”的偏頗,提升統籌兼顧的能力,堅定“一張好藍圖抓到底”的決心,給正確政績觀落地生根提供深厚土壤,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干部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轉變觀念,重在落實。樹立政績考核的新導向,需要各地區各部門把思想統一到中央要求上來,抓緊清理和調整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指標,完善考核制度。時近歲末,各地區各部門要把《通知》精神貫徹到即將開展的年度考核之中,調整考核內容,改進考核方式,完善考核結果運用,切實推動發展觀念和發展方式轉變。(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 新華社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