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21日,成都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戴曉明受賄一案在成都中院開庭審理。檢方指控,戴曉明在企業融資擔保、承攬工程等方面收受33筆賄賂共計1000余萬,構成受賄罪。戴曉明當庭表示認罪,還當庭念了悔罪材料。(2013年11月22日《成都商報》)
正所謂“一旦得失看黃昏,一生成敗看晚節。”晚節,即一個人晚年的節操。從一些“晚節不保”的黨員干部由紅變黑的蛻變過程中來看,墮落無不起始于心理的失落、失衡、失制。
其一,吃虧、補償心理。如有的人在領導崗位上工作了幾十年,在臨近退職、退休之時,不是留戀工作,而是迷戀權力。他們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幾十年,到頭來卻是“一無所有”,產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便利用手中即將“到期”的權力,拼命為自己斂財,以圖富度晚年享受余生,結果栽倒在最后一站。
其二,及時行樂心理。如有的人臨近退職、退休了,便產生了“船到碼頭車到站,再過幾年就退休”的錯誤想法,“不思進取,貪圖享樂,驕奢淫逸”的不良思想滋生起來,對奢糜的生活由向往到癡迷、熱衷于用公款上賭場、進舞廳、養情婦,“瀟灑”掉了自己的晚節。
其三,僥幸、冒險心理。如有的人深知權力即是金錢、女人、轎車、房子……而一旦沒有了權力,這一切也將同自己揮手告別,于是便在即將交權之際,抱著僥幸心理或抱著“冒險一次,享受終生”的念頭,去施展最后的權術來榨取最后的利益,自以為手段高明,無人知曉;或自恃德高望重,無人猜疑。結果是剛下了轎車,又上了警車,剛離開辦公室,又住進了班房,有的甚至凄慘地踏上黃泉路。
對于戴曉明來說,也是如此。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想過“有錢”的老年生活,在金錢的誘惑下,他改變了價值觀,另一個原因是自己的意識薄弱,認為別人送給他一些感謝費是人之常情。辦案檢察官認為,戴曉明從節日收禮到過生收禮,慢慢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他指出,這給了人們深刻啟示,國家工作人員首先要牢記法律底線,嚴格要求自己,同時要管好家屬,做到了這兩點,恐怕戴曉明也不會有今天。
筆者認為,戴曉明走到今天這種地步,教訓是極其深刻的。人生之路,行百里半九十,一步不慎,往往就會前功盡棄。只有廉潔從政,善始善終,才能“安全著陸”,為自己的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特別是想過“有錢”的老年生活,是沒有錯的,但要“取之有道”,千萬不要有“不撈白不撈”和“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可怕想法。
有人曾把市場經濟紛繁復雜的環境比喻成“處處有陷阱,時時有風險”。實際上,這陷阱恰恰是陷入“陷阱”的人自己挖掘的。試想,如果戴曉明“清心寡欲”、“心明眼亮”、“扎緊籬笆”,再大的風險也能抗得住,再深的陷阱也能跨得過,就不會到最后“竹籃子打水一場空”,跑到法庭上去“說”懺悔。所以,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我們都必須切記,人生的歷程,就像一架翱翔的飛機,不僅要快速起飛,還要平安著陸。
相關專題 |
· 林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