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最近,有微博爆料稱,南京浦口區工商局局長辦公室被盜,保安報警反被“勸退”回家。17日,南京市浦口區委宣傳部回應說,被盜一事屬實,物業公司確實辭退了保安,但被盜品是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一個相機沒有名煙酒。(11月17日新華網)
局長辦公室失竊,不能當做私人事件來看待,因為它發生的場所是公共部門,而非私人居所。因此,此事理當報案,而不應取決于局長個人乃至部門的意愿。保安在失竊后的第一時間報警,并無不妥。
但事后保安的遭遇,令事件真相蒙上一層“霧霾”。物業公司不但辭退保安,且保安主管還令其不要去派出所做筆錄。雖說辭退保安確實系物業公司“內部的事情”,但適逢關鍵時刻,保安“無緣無故”被辭,終究令人遐想。從保安的女兒選擇在事發后一個月“爆料”不難看出,保安及其家人對于被辭退一事,顯然也是存在“疑惑”或“情緒”。這就更增添了事件中的想象空間。
局長辦公室是否有傳說中的名煙名酒,不能僅憑一方之詞,當地公安部門的回應不應缺席。值得重視的是,雖然保安稱沒有看到失竊物品的清單,所謂名酒名煙也只是“聽說”,但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下,如此說法又何以得到流傳?難道真屬“空穴來風”?
此事中仍有兩個疑問待破解:保安稱其被辭退“另有隱情”,到底是何隱情?既然案件已經偵破,當地警方為何拒絕披露任何細節?聯系到當地宣傳部門在回應時稱,“關于這一事件的宣傳報道,以宣傳部提供的說法為準”,就更令人生疑,為何一個已經偵破的案件,警方“不方便透露任何細節”,卻要以宣傳部門的說法為準?
一個原本并不復雜的案件,因事后的種種反常現象陷入迷局。當地有關部門的介入,不但未令真相“柳暗花明”,反而新增疑點,使事件實質上已經從局長辦公室是否有名煙酒,進一步升級為當地是否有意包庇或刻意隱瞞,拿公信力為個別官員背書的質疑。類似公共部門在面對輿論危機時,把自身公信力搭進去的教訓并不少,當地應引以為鑒。局長辦公室失竊乃至一個局長的辦公室內是否有煙酒或許都是小事,但因此可能引發的公信力流失卻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