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12日下午閉幕。為期4天的全會聽取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應該看到,過去35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人民切實感受到改革紅利。但同時,當工廠的排污口和煙囪不斷提高GDP而付出了環境代價時,當“中國創造”的質量面對“中國制造”數量顯得尷尬時,當人們對于公平正義有所抱怨時,我們越來越明白,改革固然要穩增長,但還要調結構、促公平、可持續。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被推上了舞臺,這既是中央高層的高瞻遠矚,更是中國人民的集體智慧結晶。
深化改革,不是靠幾個口號就能喊出來;深化改革,亦不是靠沿著前輩改革舊路蹚進深水區就能一蹴而就。改革固然需要勇氣、經驗,但最需要的還是共識,只有凝聚全民共識,才會打破舊有的利益藩籬,才會最終歸位到發展大業、民生大計上。
魄力有多大,改革的列車動力就有多足。全面深化改革的魄力源自哪里?源自中央領導集體率先垂范、一馬當先的勇氣。從“八項規定”反腐重拳贏得民心,從國務院簡政放權換取市場活力,從上海自貿區的成立看深度開放……這一系列舉措,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奏,如此鏗鏘有力的前奏給全面深化改革起好了調,相信只要沿著這個曲風下來,必會在全中國人民心中引起共鳴。比起經濟改革的片面性,用全民改革的決心來推動中國這輛列車,必是動力十足、勇往直前。
“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阻力有多大,改革的列車足印就有多深。無阻力,何談改革。深化改革就是要敢于碰硬,敢于正視發展理念偏差帶來的問題,敢于正視阻力,才能破除阻力。全面改革的列車追求的不是速度快,而是穩定,最終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面對全面改革,不能懷疑是否會帶來穩定風險,要認識到不全面改革才是最大的風險。有了35年改革開放打下的堅實的基礎,借助全民追求中國夢的心聲,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巍巍中華必將奏響一曲嘹亮的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