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地
國務院國資委紀委書記強衛東日前通報了中國鐵建超8億元業務招待費的檢查情況。10月23日,中鐵建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了整改細節,內部已明確要求在業務招待的每張發票背后必須說明:多少個人吃、請誰吃、證明人是誰、陪吃人是誰,并且,每張發票金額不能超過5000元。
從中國鐵建這被曝出的8.37億元招待費,到十家國企該費超過29億元,再至中國人壽年招待費14億元,往日并不為外人熟知的業務招待費的龐大身軀,緩緩現身眼前。
公務接待和因公出國出境、公車購置運行,都屬于備受關注的“三公”經費,藏污納垢多,但局外人并不知道怎么藏。從這次暴露的情況來看,大國企的招待費儼然一個筐,什么開支都可以往里裝,甚至桑拿娛樂會所的發票也無妨。
這的確讓老百姓憤慨。以至于大家編出一些順口溜如“票子白花了,工程白搭了”、“干部扛錦旗,群眾餓肚皮”、“招待費是堵裂縫墻,腐敗肆意往里淌”等來紛紛表達這種不滿。這些年來,我們國家對此問題不是不重視,也一直在治理,但是效果并不特別令人滿意。某些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非但不正視改正,甚至有些還對此視而不見,理直氣壯地進行公務接待。吃喝玩樂依舊,互相攀比照常,你請我吃大蝦,我請你吃鮑魚,唯恐照顧不周、玩得不爽。這種認為花錢處好關系更容易辦事,花公家錢是“天經地義”、“中國國情”,違者就是“不近人情”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更是要不得的。
解決“招待費”的根源問題,首先就必須糾正這部分人的錯誤觀念。打破招待費居高不下的怪圈,就必須改正人們所謂“正常、普遍”的認知。是不是只有吃喝才能把工作干好?是不是只有八小時之外的酒水,才能讓年底的述職報告“有湯有水”?是不是“吃點喝點不算啥,只要不把鈔票往家拿”就能不被領導查?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吃不喝,堅持原則,照樣干好工作。“公款招待”這種職業病癥的問題,在于它不但從根本上破壞了公平競爭的企業經營環境,使國企、民企、外企等無一例外接受這種劣幣驅良幣的逆向競逐方式,惡性循環,攪渾市場環境,而且還把為官從政的正常氛圍搞亂,讓貪污腐敗等問題變得無孔不入。
因此,濫用接待費這道口子必須堵,不光要在思想上堵,更要在制度上堵。要嚴格推行政企分開,打造陽光企業,讓“國企”的名號名副其實,減少暗箱操作的空間;要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廢除“一支筆”審批,推行集體研究,擴大參與范圍,做到公開透明;要不斷強化問責,對揮霍者罷官免職“零容忍”,該處分的處分,該移送司法機關的移送司法機關,有關部門加強審計監管同時,更要支持鼓勵民眾舉報,并讓舉報者消除后顧之憂,讓有權消費的人不敢亂消費,天價招待費才能被徹底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