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亮
養老問題似乎從未如此嚴峻。有新聞說,“‘80后’獨生家庭,已來到承載歷史的下一站臺;他們中一部分正在現實和未來的夾縫中焦慮、為難。”極端情況下,“一對夫婦最多要面對12個老人的贍養壓力。”
對個體而言,贍養壓力不言而喻,對國家來說,養老壓力也是空前。所以,關于“延長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的消息,才格外引人注目。據說這是“多部委和專家在閉門會議上達成的共識”。“閉門會議”上幾個與會專家的意見,顯然與億萬勞動者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出入,才會爭議極大。
這早就不是一個閉門立法的時代,特別是在關系國計民生,牽扯億萬民眾切身福祉的重大問題上的公共決策,更不是一個“閉門會議”上的所謂“專家共識”就能輕率成行的。好在人社部副部長及時“辟謠”稱,具體政策還在研究,當然他也表示,希望職工和居民參保者在有能力時先自愿增加繳費年限。
簡言之,所謂延長繳費是共識是趨勢,只是一家之言,目前官方并無確切消息。這種背景下,人社部副部長倡議職工和居民參保者在有能力時先自愿增加繳費年限,顯然難以收獲太多的認同。常識是,多繳多得,繳得多的,至少不能吃虧。專家們的自我感覺不能代替民眾評價,要糾正這種失真的“自我感覺”,關鍵還在于開門納言。開門聽證,才能廣集民意,才能形成多方利益公開博弈后的平衡和共識。這遠非幾個“延長退休是趨勢,延長繳費是共識”的輿論試探,就能搞定。
養老制度改革探討多年,甚至還存在試點,那么相關方面就該知道關于退休問題,關于養老金問題,一直以來的核心焦點是什么。關于養老的種種紛爭,總是繞不開養老“雙軌制”這個最根本的議題。并軌無時間表,則一再讓養老爭議重回原點。
歷史問題該正視,但是改革不能總躑躅不前。打破“雙軌制”早已是多年前的底線共識,這么多年緣何毫無存進?如果讓民眾看不到多少致力養老公平的誠意,和完善社會保障的決心,卻屢屢聽到諸如“延遲退休、延長繳費年限”的或真或假的消息,讓人作何感想?又如何于此間凝聚真正的社會共識呢?(相關報道見10月22日《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