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亮
大假開始后,微博上到處曬的“堵場照”——各處高速紛紛成為超長停車場,各大景區則更是人滿為患。除了人多添堵,諸如“廣西北海旅游大巴司機毆打游客”,“云南迪慶旅游局人員辱罵并威脅拘留游客”,“廬山回應‘逛遍景點花1800元’”之類的堵心之事,每逢大假,更是不勝枚舉。
車挨車,人擠人,一點點蠶食著出游心情和旅行質量。由于部分地方預案不足,應對失措,由交通和人流超負荷誘發的某些突發問題,更讓人憂心忡忡。于是乎,黃金周對經濟拉動作用是否被夸大,黃金周存廢問題,挪雙休拼長假,不人性化的生拉硬湊的休假福利,再度引發拷問。但這個熱議數年的問題,之所以一直沒妥善解決,還在于一些根子上的東西并未捋順。
為何被擠成沙丁魚也有這么多人出游?非其所愿,卻又不得不為。實因一年到頭,就這么幾天法定節假日。但凡都能帶薪休假,自由出行,誰愿扎堆蹚這趟苦水?一項媒體調查,可佐證這一點:106名受訪者中,四成選擇國慶出游是為放松,至于景區人滿為患,近四成的認為是假期太少。盡管年年堵成“一鍋粥”,仍有近三成的表示“再擠也會出游”。
應對之策,不少受訪者呼吁設兩個黃金周。這種呼聲,從取消五一大假起,就沒停過。回想取消前,似乎當年擁堵現狀,也沒比現在好多少。只要國民休假權還只停留在紙面,那么不管是自本次國慶開始實施的《旅游法》,還是之前的“國民休閑綱要”,抑或再恢復一個黃金周,都只能治標,緩堵療效,依然堪憂。
畢竟,人口眾多,只要集中休假,且假日稀缺,那么堵就一個字,沒有最堵,只有更堵。而如果假日福利有保障,過節耍假不這么稀缺,且如何休假,自主權在民,那今日種種大假雜癥亂象,或許會大幅緩解。選擇權在民,也就沒“錯峰”一說。因為出行扎堆的峰值,除了傳統節日如春節等,也不會這般頻密極端。所以說,治本之道,不在假日三五天,而在日常的權利保障。勞、休問題,國家只有“保障底線,留出空間,適度干預”,假以時日,或才能愜意逍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