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原本“禮輕情義重”的一張賀卡似乎已不足以表達對教師的尊重。近日,某大型超市推出“貼心”的教師節購物卡,面值從200元到1000元不等。這種赤裸裸的“表達”讓眾人大為震驚。隨后,超市表示道歉并撤下購物卡。然而,這類購物卡并沒有銷聲匿跡,而是“轉戰”電商網站。(9月9日《京華時報》)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給辛勤工作的老師們送上禮物,表示祝賀、表達心意,本無可厚非。只不過,這些年教師節送禮變了味,內容走了樣,引起了爭議。
那么,在大多數老師眼里,他們最希望在教師節得到怎樣的禮物呢?報道中72歲的國家特級教師王斯仁老師的真情流露,或許可以道出其中的答案。他說,他收到最珍貴的禮物是學生們手寫的信件、卡片,從教40多年,學生們送的卡片他都留著,“大概有一麻袋那么多”。教師被稱為“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其魅力在于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王老師之所以視學生卡片為“最珍貴”禮物,是因為他收到的是尊重和真誠,收獲的是滿足和幸福,這是用多少金錢也換不來的。
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最珍貴”的禮物,老師們卻很少收到。在一些家長眼里,教師節禮物貴重幾許,成了相互攀比和私下較勁的砝碼。一擲千金、禮品比拼的背后,只剩下赤裸裸的銅臭交易,缺少的恰恰是老師們最期待的尊重和真誠。這樣做的結果,老師失去應有的師者尊嚴,家長則陷入社會潛規則,二者交互作用,助長了不良社會風氣的滋生蔓延。
從更深層次講,盡管家長送禮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但這種通過物質去“交換”孩子“特殊待遇”的自私功利做法,其實是在害孩子——對他們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十分有害。試想,有哪位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受功利思想的影響,不是把心思花在讀書上而花在“拼爹”上?有哪位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學會請客送禮,不去爭取平等競爭的機會而搞旁門左道?有哪位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品德受到污染,不追求正直善良而墜入虛情假意?從這個意義上講,家長放下功利思想,以正確的心態對待教育和教師,就是在“救”孩子——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進取的姿態、陽光的人生。
讓老師們在教師節里收到他們期待的最珍貴禮物,最重要的是完善相關監管制度,打破“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潛規則”。作為家長和學生,重視教育、尊重教師更要多一些真誠,少一些虛情,多一些真心,少一些交易,莫讓金錢玷污了師生之情。我想,送出的禮物哪怕是一封感謝的書信、一張自制的卡片、一朵山間的小花,甚至只是孩子一聲發自內心的“謝謝老師”,也會讓老師們感到彌足珍貴,在心底永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