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倍
由于去年巨量招待費而備受市場質疑的央企建筑公司今年中報再次作出令人質疑的決定,“隱瞞”具體業務招待費情況。如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水電和中國化學在半年報中集體刪除“業務招待費”這一財務指標(9月5日《廣州日報》)。
中國鐵建曾以超8億元業務招待費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讓市場和輿論發出了“8億招待費花在哪里了”的追問。而現在,央企建筑公司今年中報“隱瞞”具體業務招待費情況——集體刪除“業務招待費”這一財務指標,這更引發質疑,因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是故意在回避輿論和監督,是故意掩蓋問題的丑陋做法。
這樣的做法真的能達到這幾家央企的預期目的嗎?恐怕答案并不樂觀。就筆者的看法,“刪除”招待費指標,不僅不能“刪除”公眾的詬病和質疑,這樣欲蓋彌彰的做法只會更加激起公眾監督的熱情。在一定意義上講,“刪除”招待費指標更像是一種拙劣和愚蠢的表演,是在玩掩耳盜鈴式的游戲。自欺欺人地把這種做法當做“創新”和“聰明”,殊不知,愚蠢者是誰,公眾一目了然。
業務招待費本是企業為生產、經營活動而產生的合理費用,但在一些國企里面,這項支出已經異化成了“吃喝送禮”的開銷。名為“業務招待費”,實際上離業務有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成為“辦成事”的手段和腐敗或者變相腐敗的溫床。如此一來,公眾的質疑聲怎能不響成一片?
用刪除財務報表中“業務招待費”指標來回應監督,并不意味著國企“招待費”的消失,相反卻說明了其招待費異化的板上釘釘和企業對其的高度依賴,并且,“招待費”項目很可能在平時的財政做賬中就已經以另外的形式和面目存在于各種各樣的費用之中,讓老百姓更難察覺到罷了。
毫無疑問,國企招待費用一直是個敏感話題,而國企業務招待費列支和管理體現了其廉潔風氣如何、規范水平如何,影響著企業發展和品牌形象,甚至關系到國有資產的安全。因此,一個負責任的國企必然是慎重對待招待費和規范管理招待費,進而以對國有資產負責任的姿態對待民意。刪除“業務招待費”指標恰恰讓我們看到了相反的一面——遮掩問題、拒絕公開、拒絕監督。這樣的企業能說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嗎?
進一步說,刪除“業務招待費”指標再次證明了不合理招待開支的存在,也表明招待費用總額難以控制,更反映出招待費成為腐敗溫床的現實。應該明確,當下的招待費名目越來越多,幾乎囊括所有“吃喝玩樂”,不僅包含娛樂費、購物費等,甚至還可能有個人花費在里面。而且,所謂的企業“業務招待費”不用像“三公”經費一樣公布細節,就使之成為公眾難以監督的黑箱子。對此,筆者以為,應在消除“業務招待費”生存土壤上下功夫。
一是應在制度和法律層面進行規范,改變制度約束缺位的狀況。有關部門出臺的關于國企業務招待費的規定既缺少約束力,也沒有細化,過于籠統,這無疑給業務招待費逃避監管提供了方便。應對國企招待費像“三公”經費一樣作出規范,避免招待費成為一個“筐”。二是應在透明和公開上下功夫,給國企職工和公眾以監督權。讓國企職工和公眾監督國企賬本本是國企依法經營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公眾的權利,只是在有意無意之間,被有關方面忽略掉了。可以說,不讓公眾和社會監督,再美好的說辭和承諾也是無力的。三是國企應擺正位置主動接受輿論監督,而不是用刪除招待費指標的做法,或用“新瓶裝舊酒”的方式忽悠輿論,更不能以忽悠輿論和搪塞民意為能事。
唯有如此,才能讓國企走在“陽光”的大道上,而不是用掩耳盜鈴式的拙劣和愚蠢來欺騙自身和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