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貴
用時不到一年,官場吃喝之風局面丕變。幾十年都沒能解決的問題,今天有望到達“臨界點”:往前再走那么一步,這股風可能就此剎住。如果這次成功,將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并給予中國社會一個巨大鼓舞。那時,我們將步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場景。
就在前幾天,一位縣委書記被摘掉“頂戴花翎”,原因是四套班子公款吃喝,4桌36人花掉3626元,人均100元。這事擱在過去,或許不值一哂。現在可不行,誰要是稍微超標過格,就會被揪出來放到媒體上示眾。那位縣官應聲而倒,沒什么好委屈的,也沒什么好同情的。事情就是這樣,我和我的小伙伴一點也不驚呆。
我們認為,每天揪出一個頂風作案者,這樣的壞消息不值得沾沾自喜,不該是中國“廉政機器”運轉的長期成果。相反,它應成為一種“沉默的螺旋”,在社會前行中徹底偃旗息鼓。特別是,那些大規模、大范圍、大尺度的吃喝,已呈高度冪率分布,空間日漸坍縮,這一切來得殊為不易。機會就在眼前。這好比提水,水桶快到井沿,屏口氣,用把力,完全可以拎上來。如果功虧一簣,真的太可惜。
有人說,經濟繁榮和官場風氣不正,就像灑過的雨水,讓公款吃喝的種子破土發芽,開出朵朵“惡之花”,且有著極強的復制彈性。那么,剝離這一頑固的種子及其連帶的土壤,邁出令人期待的“下一步”,最終還是得靠制度。你或許會問:過去不也是幾乎天天講嗎?沒錯。問題在于,相關制度是否已經完美無缺?怕是沒人敢給出“肯定”二字。
制度,可以再“細”一些。牛欄關貓,無異于敲冰求火。制度的籠子堅實、致密、合體,權力就不能進出自如,肆無忌憚。公務消費的預算不妨考慮單獨列出,做到公開透明,如果混在其他開支中,可能就是一筆糊涂賬;額度不妨考慮包干,可采取人手一卡,卡上定額,超支自負;發票不妨考慮雙重實名制,既開單位名稱,又注開票人姓名,明確經辦人、責任人,確保實報實銷。
制度,可以再“鐵”一些。剛性約束機制,鐵腕堅決查處,一個也不能少。制度不能太溫柔,否則那些貪吃貪喝者不可能望而卻步。吃喝賬單不妨作一個硬性規定,即時公布于眾,何時何地,和誰在一起,都吃了什么,共花了多少,一清二楚;行政成本不妨納入官員考核評價指標,把過去“業績=GDP”,轉換成“業績=GDP-發展成本”,既講產出又講成本。
制度,可以再“公”一些。有媒體披露,許多地級市的副職,一年職務消費在40萬元以上,條件好點的可達100萬元,憑什么這么多?在給定的范圍內,職務消費不妨統一尺度,不能一頓飯標準你這里是200元,我這里是100元。范圍不清、標準不明,只吃不帶上級不怪,只花不拿紀律不查,吃喝隨意性就會大增。特別是一把手,不能因為握有相對集中的“人、財、物”支配權力,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官員吃喝問題,作為改變官員作風的重要一役,必然要有一個終結。從全面小康到全面現代化,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許多,全社會的注意力不可能一直糾纏在這一問題上。因此,把現有的推力變成持久的力量就成了一個關鍵。以制度性安排作為突破口,讓人情社會變成法治社會,才會形成持久的力量。
從“八項規定”到反對“四風”,我們一路走來。點滴推進、日拱一卒,剎住吃喝之風,從未離我們如此之近,或許只有一步之遙。現在,是時候奮力邁出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