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農
“打老虎”和“拍蒼蠅”是反腐領域的形象比喻。日前發布的《中國社會輿情與危機管理報告(2013)》指出,“蒼蠅”的危害在于直接面向基層和群眾,不良作風和濫用公權將在群眾中造成極壞影響,從而直接損壞政府形象;比起“老虎”,“蒼蠅”數量大,傳播病菌范圍廣,其危害面更廣、更深。“拍蒼蠅”貴在堅持。(《京華時報》8月20日)
到底是“老虎”危害大,還是“蒼蠅”危害大,此前輿論和相關研究報告對此很少涉及。因此,當“蒼蠅”危害甚于“老虎”的結論披露出來后,引起網友熱議。直觀來看,這種邏輯推演和結論,似乎并無不妥。但細忖之下,就會發現“蒼蠅”有“蒼蠅”的惡,“老虎”有“老虎”的害,二者在一定的觀察坐標下不存在誰的危害更大,而是各有其危害。
從對政府部門形象的損壞來看,“蒼蠅”的確直接面向基層和群眾,不良作風和濫用公權直接造成極壞影響。問題在于,民眾在看慣了眼前“蒼蠅”的蠅營狗茍與為非作歹之后,多會對更高層的權力框架抱有希望。加之在公共信息平臺上,“老虎”在落馬前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現,比如,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落馬前還在簽署國際合作協議,所以,“老虎”一旦現出原形,將在民眾中產生顛覆性的認知影響,這對公權力形象的損壞,要遠超過“蒼蠅”的危害。
更何況,“老虎”現形后,往往牽出一籮筐問題,從劉志軍到劉鐵男,貪污受賄、巨額財產、濫用職權、包養情婦……對照其落馬前公開露面的正面形象,以及符合公平正義的講話發言,會讓民眾曾經的認識大跌眼鏡,開始想象“老虎”在背后是怎樣的聲色犬馬花天酒地,并且由此產生對政府部門的關聯性質疑和臆想。這種危害程度,顯然也不是“蒼蠅”所能達到的。
從對民眾的直接危害來看,一些地方官員貪污受賄,其后續問題是行賄者絞盡腦汁搜刮民脂民膏,以及基層財政對民生改善投入不足,讓民眾生活因此受累。但一些“老虎”則會左右政策,通過弄權實現利益輸送,而所謂政策,往往直接關乎很多人的命運。譬如劉鐵男落馬前突擊審批的產能過剩項目,不知會帶來多大負面影響。一個畸形政策,有可能讓很多人的命運軌跡發生改變。
所以,不存在“蒼蠅”和“老虎”誰比誰危害更大的問題,而是危害面都廣、都深。更何況,如同一些網友跟帖的“神回復”:沒有“老虎”做后臺的“蒼蠅”不是好“蒼蠅”;“蒼蠅”是幼年的“老虎”,“老虎”是成年的“蒼蠅”。正如媒體報道,甘肅華亭縣原縣委書記任增祿受賄991萬余元,另有411萬元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同案牽涉到129名華亭縣官員;安徽蕭縣原縣委書記毋保良受賄2000余萬元。能說任增祿和毋保良的官職不高,就是“蒼蠅”嗎?所以,反腐敗必須“蒼蠅”、“老虎”一起狠狠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