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膜拜“大師”為哪般
“大師”王林的倒掉讓公眾看到了一個光怪陸離的生態圈。騙子、明星、商人、官員,在這個圈子里各取所需,一切道德、法律、邏輯、信仰在那里都變得曖昧和不堪。不知道如今“王府”的瞬間崩塌有沒有驚醒一些人,特別是那些天天做著升官夢,四處尋找“護身符”的官員們。
我們知道,很多官員的墮落都是從世界觀的變質開始的。內蒙古赤峰市原市長徐國元,案發前在家中常設佛堂供奉佛像,和妻子兩人每天都要燒香磕頭,即使進了監獄,也每日念經誦佛。曾為濟南市“十佳公仆”的歷下區市政管理局原局長的邵月平,用人先“看”生辰八字,與其“相生相合”者則提拔使用,與其“相克”尤其是“克我”者則一律靠邊站。還有諸如將石膏山改名為“仕高山”、“駱馬湖”改為“馬上湖”、辦公樓大門改朝向等等讓人哭笑不得的“壯舉”。一旦把所有這些聯系起來看,王林,以及所有已經被揭露和尚未被曝光的“大師”們的發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根據媒體的報道,王林的“王府”里,有兩層樓專門用來放與各色人等的合影,其中不乏許多達官顯貴的身影,而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身陷囹圄,“大師”并沒有能夠保住他們的官位。
對于一些官員,如果想從“王大師”的倒掉得到點啟示的話,或許應該是,少膜拜“大師”,多聯系群眾。當前,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一些黨政領導重新樹立宗旨意識和群眾觀點、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的最好時機,機不可失。
更進一步的思考是,為什么一些官員沒時間下基層,卻有時間進“王府”?為什么他們見到群眾躲都躲不及,卻對各種“大師”趨之若鶩?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最終得歸結到制度設計上。如果官員的政績不取決于群眾的態度,官員的提拔群眾沒有發言權,群眾監督政府和表達訴求的渠道又不通暢,官員就會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脫離生活,就會投入“大師”的懷抱,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因此,多聯系群眾不能只是一句口號,而應當落實到實實在在的制度建設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