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根
2013年08月08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才是長著腳的,科技成果也是長著腳的,哪個地方環境優,創新資源就流向哪里,你這個地方就會淪為‘原油輸出地’”。面對科教人才及歷史文化資源比較優勢,我們當多些“零優勢思維”。一位領導同志的這番話,讓人感慨良多。
用木桶裝水,容量取決于最短那塊板。用木桶裝黃金,容量就取決于更多長板了。比較優勢,也就是某方面條件或資源相對更好,是一種相對優勢,相當于“長板”,把“長板”拉長,是基本競爭策略。但比較優勢畢竟不同于競爭優勢,以為有了相對優勢就能穩操勝券,最容易因自滿自足而懈怠。多作“零優勢思維”,就是看到相對優勢的相對性,帶著危機感把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以免在大談比較優勢中喪失了自身優勢。
“零優勢思維”欠缺,一個典型表現便是“有啥不急啥”。比如在某市大小會議上,有組數據總是被反復念叨:“本市有50多所高校,600多個科研機構,70多萬科技工作者,80多位兩院院士。”但也是在這座城市,半數以上企業沒有搞產學研合作,科教人才資源豐富與成果就地轉化不足構成很大反差。從主觀上看,就在于仗著本地創新資源豐厚,“對接”科技成果反而不急不忙。于是,也只能“守著咸魚吃淡飯”。
筆者所居的古都,曾被孫中山譽為:“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鐘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然而,旅游資源豐厚而旅游消費水平低,卻長期困擾著旅游業。說來說去,也與缺乏“零優勢思維”有關。此古城以優秀近代建筑多而聞名于世,舊城改造中,優秀近代建筑時不時被拆毀也令人心痛。有人戲稱:“拆了值錢的,蓋了不值錢的。”因資源豐厚毀起來特大方,幾乎已成不少歷史文化名城的通病。資源厚實不知珍惜,難免“守著金碗要飯吃”。
“零優勢思維”也是底線思維。身處底線位置要想崛起,惟有以“置之死地而后生”心態干事創業,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希望”,都要付出“百分之百努力”。世界上有些小國資源有限,但千方百計利用內外資源創特色優勢,某方面競爭力之強往往令人驚嘆。遙想當年,深圳科技資源貧乏。今天,深圳因自主創新核心競爭力強大,被國際媒體驚呼“令人生畏”。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就在于“零優勢思維”催生出主觀能動性。有基礎未必有建樹,無基礎未必無建樹。變化之妙,就在思維。
有種思維誤區由來已久,即“離了誰地球照轉”。就地球而言,確實是離了誰都轉。就社會而言,有無杰出人物,“轉速”肯定大不相同。試想,史學上怎能沒有司馬遷,文學上怎能沒有曹雪芹,新中國科技史上怎能沒有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多些“零優勢思維”,才能摒棄“離了誰地球照轉”心態,為杰出人物營造優良土壤,以免天才胚胎長成綠豆芽,少些“雖楚有才,晉實用之”的遺憾。
老子有句話“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事物總在變化中,多些“零優勢思維”,知“長”而揚“長”,憂“優”而用“優”,方能披荊斬棘,把正能量發揮到最大。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08日 04 版)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