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武漢某部門因天氣熱,延長公務員休息時間”的微博把武漢市的公務員們推到了風口浪尖。這條微博發布的照片內容是一份蓋有武漢江岸區城管局公章的通知。這份《關于調整夏季作息時間的通知》顯示,“根據區政府辦公室通知要求”,從7月2日至8月31日,江岸區政府機關下午工作時間由14:30~17:30調至15:00~17:30,“如9月份持續高溫,再酌情延長。”(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3年7月11日)
作為“老四大火爐”之一的武漢,雖然在近期的全國“火爐”城市評比中,因溫度不夠出局,被摘掉了“熱帽子”,但其炎熱狀態似乎有增無減,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類似于武漢大學生樓頂曬被子,被曬糊“燒”出洞等稀罕事也不再只是笑談。面對這樣的高溫酷暑,人們紛紛開動腦筋,想辦法躲避高溫帶來的煩惱。其中,武漢江岸區的一條微博,無意間暴露了他們的“高招”,一時間在網絡上傳的沸沸揚揚,其受關注的熱度似乎直逼武漢天氣的熱度。
其實,江岸區的辦法很簡單:因天氣熱,延長公務員休息時間,下午工作時間由14:30~17:30調至15:00~17:30。筆者不禁要問:難道以“天氣熱”為理由,就可以縮短工作時間嗎?照此類推,是不是冬日嚴寒也可縮短?是不是春困秋乏也可縮短?如此而言,將工作時間規定標準置于何處?將單位規章制度置于何處?這看似簡單的一個調整,其背后的懶政心理和特權思想暴露無遺。
可能有人會說,不就是縮短半個小時嗎?往年也有類似調整情況,何必這么較真。但筆者要說,這事關群眾利益,群眾利益無小事,就必須較真。老百姓為了咨詢一件事情、跑辦一個手續、加蓋一個公章等,可以不惜向單位請假,不惜冒著酷暑來回奔波,作為機關工作人員,為什么就不能按時按點堅守在崗位上?怎么就能忍心讓老百姓一次次吃閉門羹?倘若各地公務員都如此身嬌肉貴、養尊處優,工作時間說長就長,說短就短,豈非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當兒戲?這讓那些依然高溫作業,揮汗如雨堅守一線崗位的勞動者、納稅人情何以堪?
公務員,顧名思義就是人民的服務員、公民的勤務員。無論位居管理階層,還是身處窗口單位,都應謹記: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當思民之所想、民之所急、民之所困、民之所苦。為避免因高溫縮短工時等此類變相“享樂主義”、不得民心的事情再次發生,各地在出臺政策、發布通知之時要慎之又慎、斟酌再三。倘若確因一些外力、不可抗力等因素對正常工作造成困難,需要做出一些涉及群眾利益的必要調整時,一定不能拍腦袋做決定,搞一言堂,而應該專門召開包括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等參加的小型座談會征求意見,或采取電話、在線等隨機形式調查民意支持率等。待一致通過后,再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手機短信等形式廣而告之,既做到政策、制度調整的陽光化、透明化,又減少公眾個人時間和精力的浪費,進而提高公信力和滿意度。
身為公務員,當以“公”字立心間,狠剎“四風”流弊。只有做到時時刻刻為百姓著想而不是忽略其感受,事事處處為群眾分憂而不是為其辦事添堵,才是確保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不淪為空談的最好體現,才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落到實處的最終歸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