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斌
2013年06月28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行政審批,管得少更要管得好,要把有限的行政管理資源,用在更關鍵的事項上
在26日至29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文物保護法等12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提請審議。12部法律的修改,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權。
行政審批是政府職能中的“支柱性權力”,核心是“管什么”、“怎么管”,涉及政府和市場、社會的分界問題。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成熟,取消和下放審批權限,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已經是大勢所趨。
簡化行政審批,減少直接管理,是行政許可法的立法宗旨,也是行政審批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這一改革自2001年全面啟動以來,已取消和調整了2400多項審批項目,占原有審批項目總數的近70%。今年以來,改革進程明顯加快,4月份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取消和下放71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5月份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決定再取消和下放62項行政審批事項。這些實踐,體現著改革的基本原則和方向,更標志著改革在政治領域的不斷推進。
此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對12部法律進行修改,正是以立法手段推進行政審批改革,也是以往改革成果的固化。以傳染病防治為例,近年來,從非典到禽流感,我國在傳染病防治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快速反應,動態管理。取消和簡化一部分行政審批,相當于將決策的支點前置,縮短了力臂的長度,衛生行政部門應對突發傳染疾病的反應將更加迅速,措置更有針對性,有利于加強對傳染病病種的動態管理,提高防控效率。
透過法律擬修改,也可以看出,促進行政權力結構優化,進而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是改革的深層含義。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從這個角度看,行政審批改革的要點不僅在“減”,更在于“精”;管得少,更要管得好。要把有限的行政管理資源,用在更關鍵的事項上,把政府的職能重心轉變到為行政相對人服務上。這就要求更優的內部結構,更高的辦事效率。以稅收征收管理法的修改為例,以往,納稅人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報之日起30日內審核并發給稅務登記證件,修改后,這一時間將變成“當日”。
《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此次煤炭法的修改就體現了這一思路,即取消了設立煤炭經營企業的行政審批,而交由市場主體自己決定,通過市場機制調節。相關法律的修改傳遞出這樣的信息:鼓勵中央部門從繁雜的微觀事務中退出,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強化宏觀管理、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上,進一步激發市場、社會的創造活力。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告訴我們,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在市場。全國人大通過修改相關的法律,實現行政審批事項的取消和行政審批權的下放,是以法治方式進行行政審批體制改革,也必將促進政府和市場的雙重成熟,激發市場的內在動力、增強發展的內生活力。
《 人民日報 》( 2013年06月28日 05 版)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