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公車規范,把那些附著在公車身上的種種不合理、不合規的東西去除,最終的車改反倒輕松了許多,改革的代價和成本反倒可能更少。
近日有消息稱,車改部分先行試點地區進展緩慢,有的甚至出現“回潮”。
湖北老河口市十幾年前開始探索公車改革,全市取消了200多輛公車,2003年基本完成改革難度最大的公車拍賣。但在市紀委一些負責人的職務相繼發生調整兩三年過后,又是滿街公車,車改以“回潮”告終。而遼寧遼陽市弓長嶺區的公車貨幣化改革僅實施一年零三個月,就因公眾對高額車補反映強烈而被叫停。
車改再次回到“原點”,或說車改探索失敗并不為過。一次次回環往復之后,我們有沒有認真思考,這究竟是為什么?誠然,我們都知道,車改需要“頂層設計”,即所謂“在更高層面上推出全面而系統的公車改革方案”,但這一制度的難以出籠本身表明,對如何車改,尚難以形成共識。究竟是貨幣化,還是減少公車,抑或是嚴格用車?意見紛紛,沒有改革方向共識,何來具體車改方案?
面對改革實踐中的難題,我們不能冀望于一攬子的改革方案解決所有問題。就好像車改方案一出臺,就能一下子海清河晏,讓所有問題消于無形。無疑,這是期待改革者的幼稚病。車改難題與改進干部工作作風相類,都針對的是積久之弊,就別指望一劑猛藥徹治了。
針對不良作風,中央出臺的是規約自身的“八項規定”。各地上行下效,讓一些不良作風少了許多,但終究不良作風并未絕跡,還需有進一步的動作。因之,大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下半年開啟,具體到中紀委清理會員卡,一步步地來肅清干部作風,方能最終使各級干部回到為民務實清廉的軌道上來。
車改也不妨走這樣的路徑。或者說,目前最緊迫的不是車改,而是規范公務用車。把這第一步走好了,才能走出乃至走好第二步、第三步。從實際情況來看,公務用車的失范,已是最大的問題。超標配車的,公車私用的,諸如此類。乃至一年換40個輪胎,一輛公車就是一個財政漏斗,就更為公眾詬病。
公務用車方面的制度不少,問題是紛紛逾越制度,致使公車身染沉疴。為今之計,針對公車使用中的種種問題,呼吁全面地規范,卻是于規有據、于理有依,更是政府應分之責。換言之,車改也許只是可選項,規范用車卻是必選項。
最新消息稱,外交部長公務用車開始使用國產紅旗H7,公車國產化將成大勢。這是規范公車的一個具體方面,亦是車改的一個良好開端。通過公車規范,把那些附著在公車身上的種種不合理、不合規的東西去除,最終的車改反倒輕松了許多。這樣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改革的代價和成本反倒可能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