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不斷重申和強調一些原則性的東西,向國際體系發出一些必要的政治信號,提醒一些國家不要在戰略上誤判
自十八大到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中國新領導層的外交表達和行動,標志著中國外交進入了新階段,初顯甚至預示未來幾年中國外交的特征與趨勢。
一般地,在國際體系中擁有“系統重要性”的任何國家,其新領導人的外交政策都是國際焦點。由于中國對世界不可或缺的系統重要性,中國新領導人開局之時的外交行為,更是全球聚焦。俄羅斯和其它金磚國家、非洲國家在德班等地親身體驗了習近平外交,而博鰲亞洲論壇在創立12年后,之所以首次吸引了不少全球的重要領袖,主因是全球領導人想借助這一論壇觀察中國外交的走向。
無疑,中國新外交的最主要特征是連續性。中國新領導人繼承中國寶貴外交遺產,延續已經建立起來的中國外交原則、框架、機制、安排等。中國新外交繼承而且努力完善關于世界和平的基本原則。習近平一再說明,“同心維護和平”、“對話協商與和平談判,妥善解決矛盾分歧”、“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
如同國際體系中的其它國家一樣,維護國家利益同樣是中國外交嚴肅而重大的原則。在復雜的國際相互依存情勢下,有效地維護國家利益并非易事。習近平指出,“任何外國都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這是對一些覬覦和侵害中國國家利益者的警告,公示了中國容忍的底線。這樣的表態,具有明確的現實針對性。由于中國面對的復雜國際環境依舊,需要不斷重申和強調一些這類原則性的東西,向國際體系發出一些必要的政治信號,提醒一些國家不要在戰略上誤判。
確實,中國新領導層正面對一些嚴重“外患”。美國以中國為主要對象進行全球地緣戰略布局;日本則在政治“右傾”下妄圖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確定的國際秩序;而少數其它亞洲國家則狐假虎威、趁火打劫,企圖蠶食和攫取中國領土;朝鮮半島的有關各方都在相互挑釁。所以,習近平指出,“不能這邊搭臺、那邊拆臺” 、“不能為一己之私把一個地區乃至世界搞亂”。
更值得我們關注的不僅是中國外交的延續性與針對性,還有新領導人對中國外交方向的探索。剛剛展現的中國新外交是層次分明、重心突出的。
在地區層次,作為一個與東亞、西亞、南亞、北亞、中亞等接壤的全方位亞洲國家,在中國新外交中,“亞洲”取代了長期形成的“周邊”觀念。而且,中國不再簡單地套用美國人的“亞太”概念,而是強調“亞洲”。在面向海洋的博鰲,避免使用“亞太”頗有深意。中國新外交決心讓亞洲回歸“共同發展”與“地區合作”的主題。習近平指出,“對亞洲來說,發展仍然是頭等大事,發展仍然是解決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此外,中國作為最大的亞洲國家,不得不就“域外國家”與亞洲的關系聲明原則立場。習近平指出:“亞洲應該歡迎域外國家為本地區穩定和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域外國家也應該尊重亞洲的多樣性特點和已經形成的合作傳統。”
在全球層次,美國不是帶頭促進多邊主義,反而大力組織具有明確排他性的多個自由貿易安排。鑒于此,中國決定支持陷入邊緣與危機的全球多邊體制,推動世貿組織主持下的多邊自由貿易談判。金磚合作本質上是“小多邊主義”,但明確聲明為的是全球的多邊主義。在習近平的多次講話中都主張“開放包容”,進一步完善“全球治理機制”。值得期待的是,因應中國的需要和世界局勢的變化,中國外交還將做出一些大的、歷史性的調整,進行必要的戰略布局。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