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3月31日通報,上海、安徽相繼發現3人感染H7N9禽流感,其中2人死亡,1人病情危重。今年是中國爆發非典疫情十周年,這增加了人們對新型禽流感的關注和警惕。
10年前的那場公共衛生危機,成為中國疾病防控以及政府信息公開許多方面的轉折點。那次留給中國人的教訓實在太多了。值得慶幸的是,那些巨大損失刺激了這個國家的進步,中國很像是在“吃一塹長一智”。
國家主動公布禽流感疫情,在10年前幾乎不可思議。當年政府為“淡化”非典疫情,在最初日子里下了不少工夫,直到疫情急劇擴大到再也捂不住。
非典之后各地政府紛紛開始信息公開的改革,直到國家出臺《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得以確立。從“信息公開”看中國,它這10年稱得上滄海桑田。
然而必須指出,政府信息公開的歷史性改革遠未完成。過去10年間,國家又反復吃了信息不夠公開的虧,釀成各種各樣的公共危機。新的教訓和進一步信息開放仍在我們國家滾著奇妙的雪團。
總體上看,推動信息開放的力量很大一部分來自互聯網。政府的觀念大體轉過來了,能同公眾對知情權的迫切需求加速互動。但也要看到,政府開放信息的過程一直比較被動,在相當程度上是被輿論“逼出來的”。
或許來自民間的壓力就應當是改革的重要推力,中國自古以來主要依靠自上而下推動的改革模式在走向終點,今后的改革都需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股推力的成功匯合。
過去10年,政府不斷遭到“隱瞞信息”的指責,把10年的互聯網記錄翻回去看,某種意義上說,它幾乎就是政府“隱瞞信息大全”。不得不說,這些批判起了很大作用,它們不斷對中國的“信息公開”做精雕細刻。
但是不能因為政府在被“推著走”,就說它是“不合格的政府”。政府被輿論推著甚至趕著,民主越發展越會是這樣。中國至今仍是欠發達國家,從政府到社會都毛病一大堆,這用不著多有智慧就能看得清。輿論會不斷提出要求,國家的改善已經很難再走到輿論的前頭,而只能緊趕慢趕。
中國今后的政治和諧與否,取決于社會對政府與民意互動的質量形成什么樣的總認識。比如說,我們都已知中國的現狀不夠理想,但改善幅度是可以打高分的嗎?更具體說,中國的信息公開比過去好多了,但顯然仍未“達標”,那么這10年來的變化速度也可以打高分嗎?
中國社會的打分并不統一。《環球時報》在中國7個最大城市的多次抽樣調查顯示,大多數受訪者對中國的變化速度打了滿意分和基本滿意分,但互聯網上的活躍人士則有很多表示不滿意,他們力主中國應激烈變革,甚至想爭取“一步到位”。
現實的中國就是這樣:政府有改革的愿望和決心,輿論的改革呼聲更高。改革在向前走,但嫌改革“太慢”的抱怨和批評聲總是多于掌聲和鼓勵聲。這或許就是中國圍繞改革的“新平衡”。
或許中國上下都應熟悉并適應這一“新平衡”。今后的中國很難再有“統一認識”,很難再有全國“上下一條心”。中國的未來改革之路將充滿糾結和爭議。我們不能追求改革過程的亮麗光鮮,我們只能要一個個改革成果連接起來的中國實質改善。中國必須有能力在跟過去比“有點亂”的社會表象下,提煉、重構國家的團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