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的記者會已經過去多日,但他說的“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那些話仍在中國社會回響?偫淼奶拐\和務實留給社會深刻印象,人們希望這樣的品格和作風能在中國公務員隊伍里普遍流行。
中國的公務員隊伍是全世界最為龐大的,激烈競爭和嚴格遴選決定了這支隊伍的總體水平不低,但他們所處時代和工作環境的復雜,民眾對他們期待值的不斷提高,又讓他們的能力永遠顯得短缺。中國進入了官員挨罵的時代,他們所有人今后都要有毀譽參半的思想準備。
輿論會逼得很多官員學著“作秀”,但這決非為官的上策。李總理上任后首次亮相,未在輿論的壓力下唱高調、喊口號,而是講了一些大實話。他做的承諾如三公經費只減不增,把國務院審批項目再砍三分之一以上、再改造1000萬戶以上各類棚戶區等等,聽上去都很可信,能做得到,這些話的“誠”和“實”帶來了意外,也贏得了尊敬。
很多人評價說,李總理那天表現出了自信、睿智和幽默。自信是一種境界,但并非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睿智和幽默同樣非人皆有之。其實有些官員不會幽默,睿智程度一般,在有些時候氣場太小壓不住場面,人們亦能體諒。
但“誠”和“實”卻是各級和各地官員都應著力踐行的。它們要求的不是學識,也不是天才般的智力,它們就是一種為官態度,一種在復雜局面下的價值觀堅持。
官員首先要有一個判斷:公眾是智慧的聚合,他們是不可哄騙的。官員稍有私心,哪怕是“私字一閃念”,公眾都能捕捉得到。避免被誤讀的正常“作秀”輿論可以理解,但為了達到需要用實績才能獲得效果的“作秀”,公眾一眼就看得出,它的結局一定是負面的。
中國難題重重,“誠”和“實”的前提是官員們真去推動解決它們,不辭勞苦,勇于擔當。把這個過程真實講出來,既不“留一手”也不添油加醋,爭取但不強求輿論的完全理解,這應是官員們在輿論開放時代的態度和胸懷。
當然一些官員“誠”和“實”不足,不全是他們個人的問題。中國的干部體制并非在所有事情上都鼓勵官員那樣做。有時推卸責任更有誘惑力,自我表揚比自我批評對個人仕途更安全。官員在一些緊要關頭做到“誠”和“實”是需要點勇氣的。
然而中國在改革變化,為官的風險和麻煩也“多元化”了。敏銳的官員會發現,實事求是不僅是道德上的必要,它也是官員化復雜為簡單、后遺癥最少的做事選擇。堆積公眾不切實際的期待,或者用隱瞞真相躲避輿論的憤怒,這都是在制造危險的“堰塞湖”。
這幾年講真話的官員總體上越來越多,不這樣做的空間急劇縮小。希望執政黨轉變作風這把火燒得正當其時,把依然猶豫不決的人燒醒。也希望輿論對這種變化給予鼓勵和配合。中國決不能朝著西方政治中大家都長袖善舞的方向學,中國的社會進步應不斷為政治上的誠實守信添磚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