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八項規定”出臺后,政風為之一清,人們看到,不封路也能調研、不宴請也能開會,減少了繁文縟節、迎來送往,自然會有行政的效率和質量。未來,這些精神更應由中央示范落實到制度層面,以徹底杜絕形式主義以及與其相關的種種宿弊。
有嘩眾取寵,無實事求是;有投機取巧,無埋頭苦干;有走馬觀花,無深入實際;有口吐蓮花,無腳踏實地——這是人們為“形式主義”勾勒的畫像。
歲尾年初,又是形式主義泛濫之時:年終總結代寫業務火爆,無論事業企業、干部職工都可“量身定做”;地方政府網站出現“萬能回復”,600封信全部以一句“盡快處理”搪塞。
形式主義背后必有懶政。以文件貫徹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實際上取代了深入基層和調查研究的過程。調研,來往于樓堂館所而不是田間地頭;施政,滿足于紙上談兵而不是一線作戰;檢查,下級擺花架子和上級走過場如演雙簧,在這樣的怠惰政風之下,領導干部無從接地氣,無處聽民聲。
形式主義亦可能隱藏失職瀆職行為。廣東揭陽福利院空殼17年,為迎接領導檢查“借”孤兒,將形式主義演繹到極致。為應對檢查做表面功夫,是淺層的形式主義;而在基層福利救助機構供不應求的背景下,讓稀缺的公共資源浪費閑置,則是更深層的形式主義。這種危害要遠大于走過場、擺花架子。
有形式主義的地方,必有官僚主義,必有官本位思維。一則,有官本位才有“唯上是從”,才有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的工作思路,才有重政績輕民意、重排場輕實效的工作作風。二則,有官本位才有“以官為大”的價值取向,才有驕矜傲慢的“在上位者”心態,才有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工作傾向。多少年來的經驗一再表明,凡是政風不正的地方,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必會結伴出現。
形式主義與求實精神針鋒相對,對它的批判、矯正已不是一年兩年了。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除了在意識形態上的批評之外,更要著重從體制上清除形式主義滋生的土壤。加大政務公開的力度和透明度,拓寬公眾監督和媒體監督的渠道,嚴格審計和細致公開“三公”經費的支出,都是防止形式主義產生的治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