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衛東
2013年01月18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無論從形勢判斷還是政策取向上說,和平發展都是中國的良好愿望。但為了不使其成為一廂情愿,我們必須保持一份清醒和冷靜。這涉及對時代特征的基本認識。鄧小平清楚地說過,“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后來,鄧小平的這個表述逐漸被演繹成和平發展是時代主題乃至主流,而這種認識也成了作為政策取向的和平發展得以成立的外部條件。
蘇聯解體之后,在全球化的耀眼光環中,我們的世界觀發生了巨大變化,一些基本認識動搖了,淡忘了。事實上,我們仍然生活在帝國主義時代。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和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獨立只是迫使帝國主義從直接統治弱小國家的殖民主義形態變為間接統治的霸權主義形態,帝國主義的本質及其形成的基本國際政治經濟關系沒有改變。蘇聯解體也就是美蘇之間的冷戰結束后,一種前所未有的帝國主義即美國一國獨霸全球的霸權主義基本形成,為鞏固和擴展這種全球霸權,美國幾乎是馬不停蹄地發動了南斯拉夫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一連串的霸權主義戰爭,充分證明了帝國主義及其變種霸權主義就是戰爭這一真理。
有人試圖通過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和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乃至社會制度演變來消除戰爭危險,但這是十足的一廂情愿。制度趨同與避免戰爭毫無關系,融入現行國際體系根本不能消除戰爭危險。相反,兩次世界大戰都是首先在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爆發的。我們避免、防止和推遲戰爭的唯一可靠出路就是使戰爭發動者認識到對中國發動戰爭無法獲勝,無法獲得比和平共處獲得更多的利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戰爭之所以沒有降臨到中國頭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做了充足的備戰工作。
歷史規律沒有改變。每到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內部矛盾趨于尖銳的時候,戰爭的危險就趨于增大。現在就是這種時候。一方面,美國不甘心和平衰落,必欲用戰爭手段打擊對手,維持霸權;另一方面,戰后形成的世界秩序加速瓦解,原有的和平基礎嚴重動搖,而這兩方面的問題在東北亞表現得都特別集中,特別突出。對此,我們必須敢于直面危險的現實,而不能因果倒置,不能企圖再忍幾十年,等中國強大起來了再說。試想,你有這種企圖,別人能給你時間嗎。事實上,那些試圖扼制中國的國家必然認為現在就是實現它們目標的最佳也是最后的戰略機遇期。
所以,歸根結底,我們要丟掉那些很容易在壓力和威脅下演變為投降主義的和平主義和浪漫主義,立足于斗爭準備,打仗準備。唯有如此,中國才有可能把和平發展維持得更長久一些。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