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如
2016年07月12日13: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北京公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時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其中明確要強化公務員平時考核。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除北京外,浙江等地也出臺類似文件對公務員平時考核進行了規范。(中國新聞網7月12日)
平時考核,是評價公務員日常工作情況的一項重要指標。平時考核流於形式、走了過場,往往就會導致干好干壞一個樣。隻有用好“績效”這把金鑰匙,讓平時考核成為干多干少干好干壞的晴雨表、晉級提拔重用的風向標,才能真正打開廣大公務員努力工作、爭創一流的“心門”。
對公務員這個行業,近年來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部分公務員特別是基層一線公務員覺得自己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工作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而一些來自社會的聲音卻認為公務員行業效率低下、混日子的諸多。造成這種分歧的關鍵原因就在於日常考核不夠嚴格,“績效”二字體現的並不明顯,到底干了啥、干得怎麼樣往往不能從考核中真正得到體現。
“績效”體現不明顯往往就會滋生一些混日子的人。在單位裡,越是能干、會干的人,常常會淪為“鞭打快牛”的對象﹔越是不能干、不會干的人,領導越不願意用,反而落得清閑。但到考核的時候,兩者的差距卻並不明顯。特別是到了提拔重用的時候,干得多的人因為沒有客觀的考核體現而說不清、道不明,反而是干得少的人因為人情、資歷等種種原因排資論輩在前面,往往會讓多干的人產生“干不如混”的錯覺,時間一久積極性就會大大下降,工作效率自然就會越來越低。
認真工作需要得到認可,一方面是來自工資、獎金、福利等方面的物質認可,另一方面是來自價值承認、成績肯定的精神認可,兩者的核心都在“績效”上。具體到公務員隊伍來看,工資、獎金都是國家明確規定,雖然在《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中已經提出了把年終考核優秀與職級並行掛鉤,客觀提升了以工作實績力爭年終優秀的導向,但優秀畢竟有名額限制。事實上,讓公務員們感受到價值承認才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點。立足自身崗位,一年來到底干了些什麼、取得了什麼成績都算清楚、說明白、曬出來,用實績說話、以成績評比,不糊弄、不遮掩,讓工作的數量與質量都在考核中得到體現,讓干與不干、干好干壞都有個說法,才能進一步調動公務員隊伍的整體積極性。
“績效”的實質是打造一種“干就有說法,不干就有約束”的工作氛圍,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用機制。隻有逐步探索考實考準的日常考核方式、管用好用的考核轉化待遇機制,才能真正消除能干者“白干”的顧慮,才能真正扯下混日子者不干的“遮羞布”,才能真正促進公務員隊伍整體工作效率的提升。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