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新
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
新常態時代的開啟,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已告別過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長期,邁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歷史新階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新常態是我們思考和謀劃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總依據,對新常態的認知和理解,直接影響經濟工作的重點和基調,事關我國經濟的當下發展和未來走向。因此,必須全面辯証看待經濟發展新常態,切實做到認識上到位、觀念上適應、方法上對路,以實際行動主動適應、積極引領新常態,推動經濟發展穩中求進、行穩致遠。
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以求真務實態度盡快適應新常態。從外部看,世界經濟步入以長期停滯為典型特征的新常態。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續影響下,世界經濟總體增長乏力,欲“蘇”還“疲”。發達經濟體陷入新一輪持續低迷狀態,許多國家的債務水平居高不下,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普遍出現結構性放慢,世界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加。從內部看,我國經濟迎來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盡管當前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不會有趨勢性改變,但經濟下行壓力還在持續加大,全要素生產率明顯下降,經濟正在步入“結構性減速”通道。國內外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大背景,我們不可能通過短期政策來改變,必須從長計議,抓住機遇,有所作為,改革競爭,以更快適應全球經濟新常態,爭取全球競爭新優勢。
辯証看待當前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以與時俱進思維主動回應新常態。正確認識當前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要堅持辯証法,把握“兩點論”。要辯証看待快和慢的關系,經濟增長轉向中高速是新常態的典型特征之一,體現了我們的主動選擇,目的就是要改善結構、提高質量,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經濟長遠發展問題。要辯証看待“穩”和“進”的關系,“穩”是指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進”是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步伐加快,我們要堅決摒棄唯GDP論,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從根本上擺脫投資驅動和出口驅動的增長方式,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要辯証看待“變”與“不變”的關系,適應新常態,必須痛下決心作重大轉變甚至是革命性調整,如淘汰過剩產能、擠掉水分,轉變政府GDP考核機制等,唯其如此,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方能有效擴大和延長。
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機遇,以改革創新精神積極引領新常態。實現經濟發展的全面轉型升級,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重塑增長新動力。當前,我們要高度警惕通縮和經濟下行加大的壓力,堅定信心,趨利避害,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要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讓市場真正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力。要加強和改善民生和社會建設,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結合點,實現以人為本的包容性發展。要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支撐和提升結構優化,實現“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型升級,創造中國經濟的戰略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