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部
2014年04月08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公平不僅體現在結果上,很多時候更體現在程序和制度上﹔公平不僅是分到多少蛋糕,也是怎麼分蛋糕。
同樣是掛號就醫,“關系戶”可以批條子加塞﹔同樣是參加招聘,性別、身高的歧視將人分級分類﹔同樣是市場主體,民營企業在一些領域卻難以獲得公平競爭的機會……社會生活中的這些“不平事”,未必普遍,卻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公平感受。
今天,追求公平已是時代的最大潮聲,呵護公平則是社會的基礎共識。我們無法想象,如果沒有公平的高考制度,家庭貧困的孩子何以通過寒窗苦讀成為大學生?如果沒有公平的市場規則,小職員怎能憑借辛苦打拼變身大老板?著名作家肖洛霍夫曾說,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公平,就是希望的種子。
在當今中國,公平更成為一把重要的價值標尺,一種凸顯的權利訴求,甚至成為衡量幸福的關鍵指標。為什麼生活變好了、物質豐富了,還有那麼多牢騷不滿?為什麼發展起來以后,問題依然不少?說到底,是因為人們對公平等更高層次的問題有了更多期待。當網友吐槽“我奮斗了18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時,我們應該思考,是否因為起點不公影響了人們奮斗的信心?當民企感嘆遭遇“玻璃天花板”時,我們應該重視,是否規則不公阻礙了市場活力的迸發?權利、機會、規則方面的種種不公平,已經成為發展進步的障礙﹔人們對公平的樸素認知,也已經體現為對改革發展成果普惠於人的期盼。正因此,黨和國家才把“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當作推進改革的重要目的﹔把掃除公平障礙、促進人民福祉,當作推進改革必須解決的突出問題。
對於各級干部來說,促進公平是必須具備的能力素養,善於促進公平才見治理水平。我們常說,做大了蛋糕,還要分好蛋糕。所謂“分蛋糕”,講的就是這個問題。在利益訴求多樣、權利意識高漲的今天,能不能搞好發展已經不再是評判工作的單一標準,如何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更考驗領導干部的能力水平。在一些地方,經濟發展起來了,但因為處理不好外來群體和本地居民的關系而引發爭端﹔一些地方建設熱情很高,但在征地、拆遷的過程中卻觸碰到群眾利益的紅線。如果不公不義引發穩定問題,談何改革發展?如果發展成果難以福澤大眾,我們傾力推進改革發展又是為了什麼?
到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公平不僅體現在結果上,很多時候更體現在程序和制度上﹔公平不僅是分到多少蛋糕,也是怎麼分蛋糕。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制度出臺前有沒有征集民意?重大決策有沒有經過論証、聽証?權益受損群體有沒有得到申訴機會?對程序的嚴格遵守,是各級領導干部尤需補上的一課。在深化改革的進程中,用程序編好制度的籠子,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才能保証看得見、有實效的公平。
倡導公平、促進公平,從來不只是口頭說說那麼簡單。沖破各種隱形的制度壁壘和透明的“玻璃門”,常常需要與舊觀念進行激烈的較量﹔而要清除那些吃拿卡要的權力尋租者、徇私枉法的秩序破壞者,維護社會公義,更是要觸動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沒有直面矛盾的勇氣、沒有沖破藩籬的智慧、沒有大刀闊斧的魄力,損害公平的癥結難以破除,改革的深化難以持續。
籃球運動員姚明退役時曾感言,感謝這個偉大、進步的時代,使他有機會去實現自我的價值和夢想。我們相信“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正是因為我們對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有信心。這是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完成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答題。惟有樹立公平的理念,用公平的視野去決策,用公平的行動去實踐,用公平的標尺去衡量,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在公平上取得突破,每個人才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進步的機會。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08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