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
春節前,三湘大地上一批建於五六十年代的縣委大院被網友贊為“最美縣委大院”。其實,在咱們河北省靈壽縣,也有這樣一個縣委大院——它60年不改“本色”,還是一水兒小瓦房﹔它幾經修補,屋頂上能依稀看到裂紋﹔它內設簡單,有的辦公室擠著四個工作人員。(《河北青年報》)
不管是走紅於網絡的湖南“最美縣委大院”,還是歷經60年風雨飄搖的靈壽縣委大院,它們之所以能夠得到公眾的認可,無不是因為那份對樸素的堅守——幾十年如一日的蝸居,在政府大樓如雨后春筍此起彼伏矗立之時仍能不為所動,依然能在樸素的有點寒酸的大院裡自得其樂。
有人說,如果一個地區,人均生活水平比較高,大家都住著漂亮的樓房,基礎設施建設的也比較完善,單單是政府破破爛爛的,完全沒有必要,尤其是在當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城市面貌不斷更新、百姓生活日益改善的今天。
其實,這正是說到了“最美縣委大院”的點上,陳舊的“縣委大院”之所以成為公眾眼中的“最美”,並非美在它的外表,而是美在那一心為民的執政理念。
就拿擁有陳舊大院的靈壽來說,並非是因沒錢而保持樸素作風,也不是辦公用房不該修繕,而是有著自己的“算盤”。在他們心裡有更多的民生項目比修建政府大樓更迫切,更需要錢,所以,每年八成多的財政收入都投入了民生工程。早在2008年,縣裡就曾經籌資到建辦公大樓的1300萬,但看到全縣的孩子們更需要這筆錢,縣委會議卻決定把這筆錢用在發展農村教育上,當全縣2.3萬名農村學生解決了取暖問題的同時,縣委依然還擠在磚都風化了的舊房裡。
與當下一些動輒花費幾千萬甚至上億巨資打造地標式豪華大樓所不同,外表一般的靈壽縣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地標。也就是在這個理念的支持下,靈壽不建縣委大樓,而是把更多的錢用在了教育、社會保障、交通、農業等方面。
一邊是“寒酸”的縣委大院,一邊是應有盡有的現代化學校,面對如此鮮明的對比,老百姓還怎會對黨和政府不信任、不依賴。可以說,在“最美縣委大院”稱譽背后,是公眾對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渴望,更是對為人民服務執政情懷的最大認可。
相關專題 |
· 於騰洋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