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袋取代垃圾桶是卸責之舉
從11月3日開始,貴州荔波漳江景區將取消所有垃圾桶,游客隨身攜帶垃圾袋,自行將垃圾裝入袋子帶出景區。景區負責人表示,這次創建無垃圾景區,是全國首次嘗試。(11月5日《貴陽晚報》)
之所以垃圾袋取代垃圾桶,是緣於景區管理方認為,垃圾桶的設立會破壞自然景觀的和諧,並且景區內設立垃圾桶,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進行維護、保潔。這次創建無垃圾景區,是全國首次嘗試。此語頗有點自說自話,禁不起推敲。
人們購買門票,進景區游玩,就和景區達成了旅游服務合同,景區要力所能及地為旅客提供良好服務,保証旅客出行快樂。無垃圾景區不是無垃圾桶的景區,更不能把旅客當成一個移動的垃圾桶和環衛工。因為景區內的垃圾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進行維護、保潔,就讓旅客隨身攜帶垃圾袋,不僅起不到預想的環保作用,反而是將景區的衛生管理職責轉化到旅客頭上。倘若都因為要花費成本而放棄服務,是否要取消餐飲、游船、纜車諸如此類的項目呢?恐怕還是因為運送垃圾無利可圖吧。此外,景區還將針對亂丟垃圾、景區內吸煙制定相關處罰標準,更凸顯了管理方以罰代管的粗暴思維。
生態旅游也好,環保旅游也罷,不能是一個空泛的概念,更不是借此取消服務、侵害游客權益的借口。垃圾袋全面取代垃圾桶是景區管理者卸責之舉。幸虧只是試點,倘若推廣開來,景區是否干淨猶未可知,“游客攜垃圾同游”恐怕成為又一旅游特色了。(斯涵涵)
“無垃圾景區”是有益嘗試
這種做法,可以說很有創意,但同時也意味著一定的風險。比如有些游客領了垃圾袋卻沒有用,而是隨手把垃圾丟在地上,怎麼辦?再比如有些游客產生的垃圾用垃圾袋不好裝,附近又沒有垃圾桶可以扔,最終隻能扔在地上,景區又該怎麼辦?由此可見,“無垃圾桶景區”和“無垃圾景區”是無法簡單畫上等號的,景區管理者對此必須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免得到時候因為期望值太高而感到失望,或者是給景區的衛生環境管理工作帶來被動。
但是在筆者看來,該景區創建全國首個“無垃圾景區”的嘗試,還是值得肯定的。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尤其是剛剛開始的時候,該舉措可能會遭遇一些挫折,比如一些游客不理解,不配合,還有一些游客嫌麻煩等,不管是哪種情況,都可能會導致景區在短時間內的垃圾量增加,衛生環境變差。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未嘗不是對廣大游客的一種提醒、教育和引導。景區內沒有垃圾桶,產生了垃圾怎麼辦?是扔在地上還是放進手中的垃圾袋裡?凡是講文明,講素質的游客,顯然都應該選擇后者。而這個做出選擇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促人自省、教育引導的過程。
當然了,要想打造真正的“無垃圾景區”,僅靠發放一個清潔袋是不夠的,為了減少游客在“無垃圾桶景區”亂扔垃圾現象,為了鼓勵游客愛護環境衛生,還可以採取懲戒與獎勵相結合的辦法。(苑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