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聲
2013年05月28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市場經濟的永恆法則是競爭,積極應對外來競爭並主動進行改革的國家才會走向成功
兩位中國學者新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中國出口所引起的競爭具有“創造性破壞”的性質,從而成為周邊國家“向上提升”的良性力量。進一步的研究還發現,與最終品相比,來自中國的中間品出口對周邊國家創造的影響更為強烈。
此前外國學者發表的報告,為上述結論的客觀真實性提供了佐証。斯坦福大學的尼科拉斯·布魯姆及其合作者針對歐洲12個國家所作的研究發現,在1996—2007年期間,中國出口引發的競爭在這些國家技術進步中貢獻率高達15%。世界銀行經濟學家萊昂拉多·伊阿卡翁等對中國出口在墨西哥所產生的效應進行了分析,發現競爭顯著地推動了墨西哥大型企業的技術進步。
有關中國出口,有一套典型說辭:從數量上看,中國出口產生“擠出效應”﹔從價格上看,中國出口形成價格壓力﹔從就業和收入分配上看,中國出口導致發達國家傳統制造業衰退加劇,失業增加,整個社會的收入分配趨於惡化。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這套說辭所引發的強烈情緒不難想象。不過,缺乏實証支撐的鼓噪終歸站不住腳。世界知名經濟學家參與的多個研究項目均表明,說中國出口是“麻煩制造者”沒有根據。有學者甚至用“小題大做”、“庸人自擾”這樣的詞匯來形容那些夸大中國出口負面影響的研究。
片面夸大中國出口在數量、價格、就業和收入分配方面的負面效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更多地關注中國出口的短期影響。在決定一個國家經濟成長和國民福利的創新和技術進步方面,已有許多研究証明中國出口有力地帶動貿易伙伴國技術進步,並加快其創新速度。
中國出口的創新溢出效應不僅在美國、歐盟等國存在,而且也存在與中國處在相同發展階段、具有相似的產業和出口結構的國家中。中國出口對發展中國家企業創新所產生的影響,類似於“鯰魚效應”。中國出口“激活”了技術領先和有品牌的企業的“生存欲望”,讓它們有更強的動力通過創新來佔領市場,從而覆蓋創新所用的成本並獲得淨收益。很明顯,來自中國的競爭產生了“獎優罰劣”的效應,有利於這些國家經濟結構的改善。
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淘汰了落后、鼓勵了先進”,有利於世界經濟“向上提升”而不是“向下沉淪”。中國出口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一尾具有“創造性破壞”功能的“鯰魚”。隻有以積極的心態對待不斷擴大的中國出口,才有希望化挑戰為機遇進而推動結構升級。
市場經濟的永恆法則是競爭,消極回避競爭會損害一國的長期競爭力。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固守狹隘的利益訴求,借貿易保護主義來規避競爭,沒有前途可言。歷史經驗表明,積極應對外來競爭,主動進行改革,一個國家才會走向成功。
《 人民日報 》( 2013年05月28日 05 版)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