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機構是一個綜合性機構,它涵蓋一個國家的方方面面,是一面鏡子,因此外事部門必須是人才濟濟、效率很高、代表國家形象的部門。一個國家的外事干部素質關乎該國外交方針、路線和政策能否順利實施,關乎國家形象,關乎對外工作的成敗。
世界各國無不重視外交人才的遴選和培養,普遍的做法就是把選拔后的人員送往國內和國外的專門院校或機構培訓,一般為時1—2年,有的長達3年,經考核合格后才派往國外常駐。被選中的人員都是相關行業中的佼佼者——專業基礎扎實,又好學,還有一定外語基礎,同時形象素質也不錯。在培訓的時候主要是學習外語、外交政策、外交實踐、國別知識等等。尤其值得我們借鑒的是,針對具體國家的產業、資源、地理區位不同,選派或金融、經濟、農業,或能源、礦業、水利,或生態環保、軍工、旅游等方面專業外交官。如美國駐蘇聯和俄羅斯使館,除一般常設的參贊外,還有能源參贊、軍工技術參贊、民族事務參贊等,極有針對性。俄羅斯派駐香港總領館的外交官中就有金融証券、期貨、運輸、情報、貿易等方面的專業人員,他們進入外交部門之前,都在其他專業部門供職,被選中考核后進入俄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院、外貿研究院再培訓2—3年,然后派往相關國家。歐洲各國駐外使領館的外交官的結構也基本如此。
相比之下,我國的外交官絕大多數來自外交部下屬院校或與外交部相關的院校畢業生,絕大多數都是學習外語專業的,最終我國派駐各國的外交人員幾乎清一色是學外語出身的,同所在國的國情結合的專業人才極少或幾乎沒有。這樣一來,我方的情報搜集分析以及同所在國的合作和業務交流就顯得乏力。另外,在我國外事部門中“近親繁殖”的情況也是存在的,這種客觀上的“排他性”也影響到我國外交人才的精選和外交人員的素質。今后應根據專業和語言的需要在全國范圍內選拔人才,然后進行嚴格培訓,經過考核測試合格后才能上崗。由於我國的對外事務發展很快,外事人才嚴重不足,目前隻好從各省市區抽調一部分來充實。從實際情況看,在外派前的培訓和考核還很不夠。當前和今后,我們應特別關注派往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外事人員的素質和技能。這是因為我們同這些國家具有“共生關系”的特點,加上這些國家的領導人變動很快,且中生代的接班人是在西方接受的教育,習慣於西方的生活方式,對他們前輩所奉行的同中國友好的政策比較陌生,同這批中生代領導人打交道很不容易,但又不可或缺。
對此,我們理應選派得力外交干部開展工作。然而由於人手不夠,加上認識上的不足,目前派駐到這些國家的外交官相當一部分是從地方上借調(尤其是經商參贊處),且又倉促上陣,培訓不足,質量保証方面不盡如人意是意料之中的。外交部、商務部本應針對這一情況作出相應調整: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應有本部得力干部帶頭去應對,而不是讓缺失經驗、工作能力較弱的地方借調干部去充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