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昨天在莫斯科會見普京總統,中俄領導人的這次握手再次扎牢了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世界輿論高度關注中俄能源合作是否會有突破性進展,西方媒體傳到2018年,俄向中國出售的石油將達5000萬噸。這些本周末將見分曉。
中國最終將成為俄羅斯最大石油購買國,這意味著將兩國各自的戰略命脈進一步栓緊。俄羅斯的石油銷售和中國的能源進口都會繼續維持多元化格局,隻要中俄的戰略互信足夠牢固,兩國能源的突出合作隻會加強各自同其他伙伴談判銷售或購買石油的地位。
這也是中俄緊密合作對兩國各自全球戰略具有拉升作用的縮影。中俄擁抱不會損害各自同西方發展關系,隻會增加兩國同西方打交道的主動性。對因蘇聯解體綜合力量大幅下降的莫斯科來說,這個效果將更明顯。
中俄戰略合作的潛力不是兩國各自國家潛力的相加。兩國的互補性是全方位的,但互利合作只是中俄結為戰略伙伴意義的一部分。中俄合作最重要的是創造了兩國巨大的戰略彈性,也給21世紀的國際關系開辟了新空間。中俄合作對西方之外的道路探索提供了合法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來源。
中俄合作不具有進攻性,兩國的力量之和也不足以讓它們攜起手來對抗西方。但中俄結為全面戰略協作伙伴,足以瓦解外界對它們任何一個的孤立、乃至圍堵。中俄合作既有相當徹底的開放性,又有背靠背的相互支持和保護性。中俄關系的這種特質超越了以往國際政治的各種定義,同時促進了兩國的戰略安全和戰略自由。
中俄關系已經給兩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幾乎沒給各自帶來什麼負分。這樣的國家關系比傳統的“盟友”更契合冷戰之后的國際政治現實。中俄友好沒影響兩國同任何第三方發展關系,相比之下,日美同盟就顯得過時,它成了日本同中國等之間的一道障礙。
中俄現在都想讓兩國的特殊戰略關系給各自帶來更多日常利益,尤其是經濟好處。這是值得努力的方向,而且兩國事實上也未在這個方向上空轉。兩國能源買賣越做越大,這會逐漸導致一定的相互“戰略依賴”。沒有超級戰略互信,這根本不可能。
中俄是有歷史陰影的鄰國,兩國比鄰地區都不是各自的發達部分,但兩國能解決全部邊界問題,貿易量不斷上升,邊貿尤其紅火。如果非兩國全面戰略合作,這些都難以想象。
中國已是全球貿易大國,中國的經驗顯示,國家間的經濟和政治合作相互促進,但並非絕對的正向關系。中俄一方面需用政治帶動經濟合作,一方面也應清楚我們最需要從兩國的戰略關系中得到什麼。中俄關系很難大而全,至少我們不應為沒有做到大而全而焦慮。
中國的北方有了最穩固的朋友,歷史上這樣的時候並不多。俄羅斯東部出現其全球戰略的新支點,這還是它歷史上的第一次。中俄全面戰略合作為國際政治向未來過渡搭建了有創意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