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折射的是黨風政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事業成敗。
我們黨對改進文風問題歷來高度重視。中央反復強調,一定要下決心改進文風,提倡“短實新”、反對“假長空”。這看似形式上的革新,實則是黨風政風的轉變,體現了我們黨求真務實的執政理念。我們應該有這樣一個共識,文風一定要改、下決心改,不改就沒有出路。
知之非難,行之不易。現實生活中,不良文風“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我們說有些講話、文章不太好,不是因為詞藻不夠多、句子不夠美,主要是內容上、方法上有毛病,歸根到底是思想保守、能力不足造成的。
有些人秉持“中庸之道”,思想深處怕犯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便常常表些不咸不淡的態,寫些不痛不癢的文,“八股腔”一開,多是正確的廢話、好聽的虛話,管用的東西卻少得可憐。
有些人奉行“拿來主義”,思想慵懶僵化,隻會鸚鵡學舌、照抄照搬,不善結合實際,不願深入思考,往往陷入文牘主義的窠臼。
有些人喜好長篇大論,熱衷賣弄文筆,總覺得洋洋灑灑學問才算深,滔滔不絕水平才算高,“芝麻大的核,西瓜大的殼”,殊不知聽眾、讀者早已昏昏欲睡。
凡此種種,屢見不鮮。
不良的文風助長形式主義、影響工作效率,降低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削弱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成效。如果對這種沉疴痼疾不下猛藥、不動手術,就會危害黨的肌體。
文風背后是思想。改文風不僅是方法論問題,也是世界觀和黨性修養問題。說短話、說新話、說老百姓的話,不那麼“系統全面”,卻一針見血,更易被群眾接受﹔講真話、講實話、講管用的話,不那麼“明哲保身”,卻更易形成真知灼見。
好的文風來源於實踐。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币虼?,改文風必須轉作風,隻有樹立群眾觀點,增強群眾感情,深入基層一線,認真調查研究,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改文風不是簡單地做一個減法,它不僅要求形式內容上的“短實新”,更要求思想觀念上的“轉正改”,還要有制度機制做保障。黨員領導干部要走在前列、作出榜樣,堅決改、帶頭改,推動形成一級帶一級、層層改文風的良好氛圍。惟其如此,改文風才不會一陣風,改文風才能改出新風、改出成效,打動群眾、贏得群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