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天路縱橫:一個大寫的“人”

賈永

2024年12月26日08:26    來源:中國軍網

70年前,川藏、青藏公路正式建成通車。

通車那天,正值毛澤東同志生日的前一天。他欣喜寫下祝詞:“慶賀康藏、青藏兩公路的通車,鞏固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建設祖國!”

“兩路”上高原,天塹變通途。

當年,西藏和平解放后,毛澤東主席發出進軍西藏的訓令,號召部隊一面進軍、一面修路。10多萬軍民組成的筑路大軍,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團結奮斗,3000多名英烈捐軀高原,歷史性地將公路修到了拉薩,創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跡,結束了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

“兩路”通車,留給后人的不僅是一條重要的運輸通道,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2014年,習主席就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強調“60年來,在建設和養護公路的過程中,形成和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要繼續弘揚‘兩路’精神,養好兩路,保障暢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終成為民族團結之路、西藏文明進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今天恰逢毛澤東同志誕辰131周年紀念日。“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筑路。”偉人當年的號召,音猶在耳。讓我們跟隨作者筆觸,回望熱血歲月,感悟歷久彌新的“兩路”精神。

——編 者

飛機駛向拉薩,云朵顯得潔白而又透明。

從空中鳥瞰,兩條蜿蜒的公路,猶如兩條飄逸的哈達,在廣袤的青藏高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字:一“ノ”——川藏公路,一“乀”——青藏公路。

1954年12月25日,全長4360公里的兩條高原公路貫通,世界屋脊沒有公路的歷史由此改寫。那一刻,多少人魂牽夢繞,熱淚盈眶。

喜訊傳到北京,即將迎來61歲生日的毛澤東同志高興得徹夜未眠。獻給筑路大軍和這一歷史性瞬間的,是他灑脫豪放的狂草:“慶賀康藏、青藏兩公路的通車,鞏固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建設祖國!”

這是10多萬軍民奮戰“生命禁區”筑成的巍巍天路。

這是3000多位英烈用生命熱血編織的圣潔“哈達”。

倒下的是生命,樹立的是豐碑,帶來的是幸福。70年過去,西藏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2.33萬公里,“復興號”列車開上了雪域高原——以川藏、青藏公路為起點,西藏交通跨越千年,把邊陲與內地緊緊相連,把西藏360多萬各族人民的心聯系在一起。

冬日的陽光灑滿拉薩河谷。遠處的瓊穆崗嘎雪峰和近處的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披上了金色的披肩。一段碑文靜靜述說著人類筑路史上一項偉大壯舉——

“世界屋脊,地域遼闊,高寒缺氧,雪山阻隔……巍巍高原,兩路貫通,北京拉薩,緊密相連。”

入夜,蒼茫高原星空閃爍。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在拉薩河畔又一次上演,自然山川成為壯闊背景——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穿越1300多年的歷史時空緩緩走來,漢藏和親的愛情故事、漢藏和美的動人史詩,感染八方游客……

漢藏民族一家親,萬水千山總關情。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當天,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致電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衷心表達擁護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期望西藏早日解放的意愿。毛澤東、朱德復電: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必能滿足西藏人民的這個愿望。

西藏,古稱“吐蕃”“烏斯藏”或“唐古特”,120多萬平方公里的壯美高原,自古就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明時無外戶,勝境即中華。況今舅甥國,誰道隔流沙?”這是曾經出使過吐蕃的唐代詩人呂溫寫下的詩句。拉薩大昭寺門前,矗立著一方“唐蕃會盟碑”,又稱“甥舅和盟碑”。長慶三年,唐朝與吐蕃互派大臣在拉薩會盟,進一步發展了唐朝與吐蕃的關系。

珍藏于西藏博物館的元代“統領釋教大元國師之印”,為元世祖賜給佛教薩迦派宗教國師的玉印。自元代始,西藏地方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直接行政管轄。自此,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轄逐步規范化、制度化。

1652年,五世達賴喇嘛應召進京,獲得清順治帝正式冊封。1713年,五世班禪也由康熙帝冊封為“班禪額爾德尼”,賜金冊、金印。雍正年間,清廷加強了對西藏的施政管理,設立駐藏大臣常駐拉薩,管理西藏政教事務……

新中國誕生之初,西藏成為祖國大陸最后一塊尚未解放的地方。

此時的拉薩,陰云密布。由外國勢力唆使的所謂西藏“國際支持代表團”準備分赴英美等國,為“西藏獨立”尋求“國際支持”;一批批美式武器經邊境線秘密運抵拉薩……一個企圖使西藏脫離中國版圖的陰謀,正緊鑼密鼓謀劃于暗室。

黨中央時刻關注著西藏。1950年1月2日,正在蘇聯訪問的毛澤東致電中共中央、彭德懷并轉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進軍,既有很大困難,則向西藏進軍及經營西藏的任務應確定由西南局擔負。”他在電報中專門提到,“西藏人口雖不多,但國際地位極重要,我們必須占領,并改造為人民民主的西藏”。作為開辟新中國統一歷史的人民領袖,他不容許還有百萬人民依然在農奴制社會里遭受壓迫,更不能容忍這樣一片遼闊的國土遭受外部勢力的干涉,“進軍及經營西藏的任務是我黨光榮而艱苦的任務!”

第二野戰軍迅速決定,由第十八軍執行進軍西藏任務。這是一支功勛卓著的部隊,干部中有不少是長征途中三過草地的老紅軍,軍長張國華是井岡山時期的紅軍司號員。劉伯承囑托第十八軍領導:公路不通,我們就站不穩腳跟;解放西藏,修路、運輸一定意義上比打仗還重要。

進藏之路,何其艱險?上世紀30年代,著名地理學家白眉初在他的《西藏始末紀要》一書中,這樣描述西藏的交通:“亂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狀,不可名態……世上無論何人,到此沒有不膽顫而栗的。”

重巒疊嶂,千年冰雪。復雜的地質條件,極端的高寒缺氧,使這方邊陲之地在漫長歲月里被人們形容為“只有藏地雄鷹才能飛過的地方”。

公元641年,護送文成公主入藏的人員和牲畜折損過半,從長安到拉薩,行程長達2年3個月;公元1206年,所向披靡的“蒙古旋風”席卷柴達木盆地,卻在漠風雪野中迷向失途……

直到新中國成立,整個西藏沒有一條能走汽車的路。進出西藏依然是“唐蕃古道人背畜馱,棧道溜索獨木舟”。第十八軍先遣部隊出發1個月后,才艱難到達當時還屬于西康省的甘孜。

路,之于西藏,是生命,是希望。無論是改造一個舊西藏,還是建設一個新西藏,都迫切需要一條路。

中國共產黨人要為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畫上句號。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協議在北京簽字。西藏歷史翻開嶄新一頁。

“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筑路。”毛澤東發出進軍西藏的訓令,號召部隊一面進軍、一面修路。朱德發布《進軍西藏,鞏固國防》命令,勉勵官兵:“不怕困難,不怕險阻,管你崇山峻嶺,雪山草地,我們可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沒有人民解放軍通不過的道路。”

川藏公路,成為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傾盡全力建設的重點工程。習慣了手握鋼槍的解放軍官兵換上了鐵錘、鐵鍬和鋼釬、鎬頭,與參加筑路的漢藏民工一起,踏上征服世界最高高原的漫漫征程。

國民黨政府也曾嘗試過這樣的征服。

1940年10月,歷經4年6個月、付出死傷約9000民工沉重代價的川康公路雅安至康定段建成。試車儀式上,這段不到200公里的路程,顛簸了整整6天……斷斷續續通車到1946年,終因遭遇水毀被廢棄。

同樣的窘迫,還發生在青海。1943年6月,國民政府征集民工2萬名,撥款數十億法幣,開始修筑青藏公路。但從西寧大河壩勉強修到玉樹黃河沿,便再也修不下去了——雖然這是全線海拔最低、地形最平坦的一段。在旨在維持面子的“竣工”典禮上,打頭的彩車卻陷進泥沼,最后是動用牦牛隊才拖出來的。

共產黨人面對的困難和艱險十倍、百倍于當年。

大雨,一場接著一場。甘孜雅礱江畔,每到黃昏時分,第十八軍后方部隊司令員陳明義總會爬上房頂,遠望云霧深處忽隱忽現的雪峰。前一年春天派出的幾支踏勘隊還沒有回來,尤其是工程師余炯帶領的第一踏勘隊,已經與后方失去聯系將近4個月。

西藏高原流傳著這樣的民謠:“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臘,學狗爬。”陳明義的心仿佛提到了嗓子眼上:他們該回來了吧,除非……

終于,當又一個黃昏來臨,一支破衣爛衫的隊伍出現在陳明義視線中——這正是余炯和他的小分隊。望著一個個長發披肩、面黃肌瘦的官兵,陳明義的眼淚不由自主就流下來了。

1年零4個月,余炯帶領的踏勘隊來回行程6700公里,往返翻越60座大雪山。余炯晚年回憶:“在冰雪世界里踏勘公路,我們都得了雪盲癥,雙眼疼痛難忍!我們看見山里的藏族同胞把長頭發披在眼前走路,我們就把手帕扎些小眼,吊在眼前,減少雪光的刺激。這種土辦法使我們減少了雪盲癥的威脅,在這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上,完成了踏勘任務。”

陳明義將軍生前曾兩次接受我的采訪。談及那段難忘的歲月,老人流露出異樣的沉重:“那可是天天都在拼死啊!知道二郎山么?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萬丈……跟后面的日子比,二郎山根本算不了什么。幾乎每天都有傷亡。川藏線真是用生命托起來的……”

萬水千山。橫亙在筑路將士面前的,是折多山、雀兒山等14座陡峭大山和大渡河、金沙江等奔騰咆哮的大河。除二郎山海拔3400多米外,其余山脈海拔高度均在4000米以上。

“爬上雀兒山,鞭子打著天。”海拔6168米的雀兒山,長年冰封雪裹。進入10月,山上的氣溫已經降到零下二三十攝氏度。冬季施工,鋼釬就像“冰棒”,握久了一松開,會粘掉手上一層皮;不少戰士一番掄錘下來,連凍帶震,虎口開裂,腳下的血滴變成殷紅的冰凌……

爆破,成了加快筑路的有效方式。

張福林,爆破班班長。這位曾經在解放戰爭中2次榮立戰功的英雄爆破手,創下了40公斤炸藥炸掉470方土石的全國紀錄。

1951年12月10日中午,施工官兵進入短暫午休,放不下心的張福林又一次攀上山崖檢查炮眼和裝藥情況。突然,一塊大石頭滾落下來,來不及躲閃的張福林被砸斷右臂和腿,腹部也被砸了一個洞,當場昏迷過去。

如雷轟頂。戰友們趕緊把他抬下山。醒來的張福林發現衛生員流著淚為他打針,他吃力地搖搖頭,“我不行了,節省這一針藥吧……”說著,他艱難地用左手拍拍口袋:“黨費……”

僅有的4元5角錢,成了張福林最后的黨費。從他的遺物中,戰友們找到了5包菜籽和一本日記。日記中寫道:“我要把幸福的種子撒在青藏高原,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一座雀兒山,留下300多個不朽英靈。?雀兒山埡口處,高大的張福林烈士塑像仿佛路標,巍然聳立……

千里川藏線,一路烈士碑。在這方兇險的高地,大自然對人類提出了嚴酷的挑戰:數不盡的塌方、山洪、雪崩以及冰川大滑坡,拖住了靠雙手和簡單工具施工的筑路大軍。整班甚至整排的戰士,在山崩地裂的瞬間隨著滑動的山體一起墜入深淵;歷盡艱辛筑起的橋梁和路基,頃刻就被鋪天蓋地的泥石流覆蓋,以至于不得不一次次被迫改線。

帕龍天險,“死亡之谷”。上面是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兩邊是垂直的懸崖,中間是漩渦套漩渦的湍急江河。川藏公路從半山腰的絕壁間穿越而過。

過往的軍車行至此地,都會自動減速,久久鳴笛致哀。

鳴笛聲,把人們帶進當年的施工現場:一個排的官兵爬上懸崖,系上保險繩再滑下來,像打秋千一樣掄錘作業,一干就是一整天,連吃飯都懸在空中……眼看這段300米長的“老虎嘴”就要鑿成,一塊巨石隨滾滾洪流沖將而來,把整個路基垂直削去……

9名戰士被激流卷走;17名幸存者吊在半空,向著滾滾江水,向著戰友消逝的遠方,發出陣陣血淚迸濺的怒吼……直到今天,這吼聲仿佛仍在峽谷間回蕩。

讓高山低頭,讓河水讓路!就在川藏公路向著拉薩一米一米艱難掘進的時候,時任西北軍區進藏部隊政治委員的慕生忠匆匆趕赴北京,找到了剛剛從朝鮮戰場回國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請求早日修筑青藏公路。兩次帶隊前往西藏運送物資,從全國征用的4萬多峰駱駝倒下了6000多峰,那慘烈的一幕幕讓慕生忠意識到:靠駱駝馱不出西藏的繁榮,也馱不出鞏固的邊防。

這是一次堅定無畏的出征。

1954年5月11日,44歲的慕生忠掄起十字鎬,在蒼涼的戈壁灘上開挖“第一鎬”——青藏公路開工儀式就這樣開始了。鎬頭把上,刻著5個字:慕生忠之墓。多少年過去,當年的筑路隊員還記得慕生忠斬釘截鐵般的話語:“如果我死在這條路上,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我的頭一定要朝著拉薩的方向!”

從格爾木到拉薩,開路大軍面對的是昆侖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等8座高山雪峰,550公里永凍地帶和綿延不絕的戈壁、沼澤。全線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大氣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這意味著即使躺著不動,體力消耗也相當于在內地負重20公斤從事重體力勞動。就是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中,慕生忠和他率領的筑路隊依靠幾乎最為原始的工具,挖開青藏高原皺褶密布的千年凍土,僅僅用7個月零4天的時間,就修通了1283公里長的世界海拔最高公路。

1992年,我在蘭州采訪慕生忠的時候,將軍已經行動不便,但依然充滿豪情。他拿出當時在筑路工地上寫下的一首叫做《夜宿陶兒久》的詩大聲朗讀:“頭枕昆侖肩,腳踏怒江頭。零下三十度,夜宿陶兒久。上蓋冰雪被,下鋪凍土層。熊羆是鄰居,仰面看星斗。”

藏北重鎮那曲的老人們還記得一個吉祥的日子:1954年11月25日。青藏公路修到那曲的當天,從清晨到午后,太陽、月亮、星星竟然同時綴滿天空。第一次見到汽車的藏族同胞幸福地戰栗著,將哈達披滿了車頭……

1個月后,兩支篳路藍縷的筑路大軍在拉薩河邊會合,一個巨大的“人”字出現了。那一天,古城拉薩一片狂歡。人們縱情歡呼,放聲歌唱,慶祝這一奇跡的誕生——挖填土石3000多萬立方,造橋400余座……四海聞名,五洲贊嘆。

“是誰幫咱們修公路,是誰幫咱們架橋梁?是親人解放軍,是救星共產黨……”穿行在如夢如詩的西藏城鄉,這首熟悉的歌曲不時隨風飄來。

1953年至2023年,國家為西藏公路交通建設累計投資3250.96億元。

萬里邊關一日還。曾經,西藏是遙遠的邊陲之地。如今,川藏、青藏、新藏、滇藏4條“國之大道”通往拉薩,青藏鐵路巨龍盤繞,“復興號”馳騁高原,“空中金橋”通往四方,中外賓客紛至沓來,壯麗的高原景色醉倒游人……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川藏、青藏公路,是彩虹、是金橋,是西藏人民幸福生活的起點,是托起光明的哈達。人民軍隊和各族人民在筑路、護路、養路過程中所形成的“兩路”精神,走入了百年大黨的“精神譜系”,成為永遠聳立的精神高原。這就是——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