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國
2024年10月16日08:54 來源:光明日報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列入“七個聚焦”,并進行重點部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應深刻把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文明樣態、改革要求和社會條件,聚焦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
1 深刻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文明樣態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中國表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提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列寧強調社會主義社會民主“是多數人的統治”,主張“爭取一個最能保證經濟發展和人民權利”的國家制度。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忠實踐行者,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理論源泉與依據。我們黨在其全部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不僅堅定不移地用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指導人民當家作主的偉大實踐,更矢志不渝地推進這一理論的中國化時代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深刻把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新變化,積極回應人民對民主的新要求新期盼,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決定》又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強調“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這是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的最新理論表達與實踐創新要求,把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規律性認識和創造性實踐推進到新高度,極大增強了我們的制度自信與底氣。
5000年中華文明的傳承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幾千年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形成了關于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扎根于廣袤的中華大地,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政治文明,其天下共治理念以及兼容并包、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與我們黨開創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等有著深刻關聯。中華先民探索形成的敬天保民、政在養民、民惟邦本、民貴君輕等民本思想,蘊含著豐富的民主因素,體現了對民主的樸素認知與不懈追求。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是“兩個結合”的偉大產物,從民本到民主,馬克思主義以真理之光激活了內含于中國傳統政治文明中的民主基因,把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精髓同中華文明政治智慧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民主觀念融通起來,形成了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的民主體系,發展出中華民族輝煌燦爛政治文明的現代形態。
人類政治文明形態的豐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西方民主曾經在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民主是歷史的、發展的、具體的,任何國家都不能壟斷對民主的話語權、解釋權。西方民主由于其自身無法克服的階級、時代局限性,造成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只有競選時聆聽天花亂墜的口號、競選后就毫無發言權,只有拉票時受寵、選舉后就被冷落,這樣的民主本質上不是真正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不照搬照抄西方教條,這一民主體系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內容上的整體性、運行上的協同性、人民參與上的廣泛性和持續性,防止了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的痼疾,克服了“有票難決”和“久拖不決”等治理“失靈”“低效”的缺陷,避免了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集團利益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打破了“民主=西方式民主”的“民主迷思”,實現了民主發展與政治穩定、社會進步的良性互動,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園里,豐富發展了人類政治文明形態。
2 系統把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改革要求
堅持黨的領導。《決定》提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黨的領導置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首位。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真正把14億多人民的意愿表達好、實現好并不容易,必須有堅強有力的統一領導。黨的領導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前提、根本保證與最大優勢。全過程人民民主是近代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我們黨不斷推進中國民主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的經驗結晶,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堅持黨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領導,應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保證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方針、政策貫徹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推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內涵不斷豐富、渠道不斷拓寬、效能不斷提升;堅持黨內民主,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帶動和促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堅持依法執政、依法治國,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通過法治保障黨的政策有效實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堅持系統集成。《決定》要求“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四個相統一”“三個全”“三個最”緊密相聯、深度耦合,從制度安排、民主實踐、衡量標尺等方面充分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系統性。應牢牢掌握“堅持系統觀念”的科學方法,堅持系統集成、加強頂層設計。在制度安排上,形成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構建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在民主實踐上,把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結合起來,把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貫通起來;在衡量標尺上,以人民享有廣泛權利、人民民主參與不斷擴大、國家治理高效、社會和諧穩定、權力運用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為標準,讓人民享有廣泛充分、真實具體、有效管用的民主。總之,以系統集成性改革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發揮制度優勢、彰顯制度自信。
堅持守正創新。《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其中一條就是“堅持守正創新”。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守正創新的原則,首先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守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道路之正、理論之正、制度之正、文化之正,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在此基礎上,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各方面創新。推進理論創新,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形成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推進實踐創新,在火熱的基層生活中,豐富各層級民主形式,摸索創造充滿“煙火氣”的民主實踐;推進制度創新,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破立并舉、先立后破,筑牢根本政治制度,完善基本政治制度,創新重要政治制度;推進文化創新,廣泛宣傳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質與真諦,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天下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等優秀政治文化,積極培育協商民主文化,讓民主觀念深深融入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產生活,讓民主之樹根深葉茂。
3 全面夯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社會條件
堅實物質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決定于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應著眼于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決定》提出的相關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讓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經濟基礎和物質保障更加堅實。“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夯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物質基礎,必須高度關注人民的利益問題。抓住醫療、教育、環境、養老托幼、社會保障、基層治理等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通過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基層立法聯系點等創新制度,提案、會議、座談、論證、聽證、評估、咨詢等創新途徑,5G、互聯網等創新手段,用民主的方式解決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讓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健康權得到充分保障,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環境等方面權利不斷發展,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中華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機和強大生命力。
完善制度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應高度注重制度的重要作用,落實《決定》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相關制度建設的重要部署,為其提供系統性、整體性的制度和法治保障。一方面,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以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健全協商民主機制、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為重點,推動人民當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進一步提高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另一方面,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民主”與同屬于人類政治文明重要標識的“法治”有著本質關聯。應以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加強涉外法治建設為重點,協同推進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改革,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堅定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高質量發展。
凝聚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其本質是發揮中國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核心是落實《決定》提出的“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這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決定的,回答了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唯物史觀基礎、根本目的與成功“密碼”。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應尊重人民從“小院議事廳”到“板凳民主”、從線下“圓桌會”到線上“議事群”等基層民主實踐,尊重人民在基層民主實踐中所表達的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實現民主的時代先聲,尊重人民創造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新經驗,尊重人民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主體、利益主體和認識主體的愿望與訴求,深刻認識、充分發揮人民的關鍵性作用,增強民主意識、提升民主能力、養成民主習慣,參與最廣泛、最生動的民主實踐。在此基礎上,將黨的主張、國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緊密融合,把基層民主實踐的好經驗好做法上升為規律性認識,轉化為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指導并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偉大實踐。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