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 勇 喬 棟
2024年09月24日09: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文亭文亭!你是我暖暖的家園,奔走在新時代的路上,各族兒女心連心,讓幸福的日子甜甜蜜蜜……”中秋前夕,在社區節日晚會上,一首由青海省西寧市文亭巷社區居民參與創作的歌曲《我是一顆石榴籽》,既唱出了幸福與團結,也傳遞出各族群眾心心相印的真情。
中秋前的西寧市各社區熱鬧非凡。在祁連路西社區外的廣場上,人頭攢動好不熱鬧。長條桌凳已經擺好,家家戶戶相聚在這里。人群中,一位胡子花白、頭戴民族圓帽的大爺引人注目,他手中的勺在大鍋中翻撈著,旁邊的阿娘不時把切好的蔬菜往里添加。這位年逾70歲的大爺,被街坊親切地稱為“熬飯阿爸”,在旁幫廚的妻子,則被稱為“操心阿娘”。逢年過節,祁連路西社區都會舉辦“百家宴”,不同民族的鄰里們從樓棟里走出來,開開心心地一起做飯吃飯、載歌載舞。
“最讓我感動的,不是‘百家宴’吃飯時的熱鬧過程,而是從開始到結束,沒有一個人抹嘴就走,都留下來幫助收拾餐后垃圾——只有真正把社區當成自己家,才能這樣。”社區黨委書記妥香珍感慨地說。
祁連路西社區的少數民族群眾有463人,屬于較典型的多民族社區。2021年,社區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稱號,是西寧市首批“石榴籽家園”社區。用妥香珍的話說,“我們社區所有的工作,歸根到底都是民族團結工作。”為此,祁連路西社區推出多項舉措,推動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豐富的活動為各民族群眾交流提供了平臺。祁連路西社區為黨建品牌取名“朝曦社區”,“取意為‘早晨的陽光’,讓各民族群眾都能感受到如沐晨光般溫暖的服務。”妥香珍介紹,社區以此為載體,從群眾居住生活、文化娛樂等日常環節入手,在傳統節慶日和寒暑假,開展“朝曦鄰里節”“朝曦百家宴”“猜燈謎”等活動,為各族群眾創造共事共樂的氛圍。
“針對社區實際情況,很多基層網格員都是精通‘雙語’的少數民族黨員群眾。”西寧市城北區委統戰部部長李有新介紹,在祁連路西社區,各樓棟長、網格員不少都是由少數民族黨員群眾擔任。城北區注重崗位均衡性配備,在基層加強各民族人才的“引進”。僅在祁連路西社區,由少數民族黨員擔任的支部書記就占三成。
干部配到位,服務更貼近。“您把高齡補貼復審的材料交給我,辦好后我再和您聯系……”8月28日,民族事務服務窗口前,工作人員卓瑪永吉耐心地對接各項工作。此前,文亭巷社區黨委書記劉翠青向大家征求意見并設置了民族事務服務窗口。
文化帶旅游,交融“無差別”。祁連路西社區的土族黨員趙春蘭,有一手絕活“盤繡”。土族盤繡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趙春蘭在社區的文化活動室有一間工作室,不少青少年都在周末過來學習盤繡技藝。剛過去的這個暑假,趙春蘭在社區的邀請下,組織了一場“大手牽小手”土族風情體驗游,孩子和家長們跟著趙春蘭前往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一起挖土豆、吃炕鍋。
促進青少年交流“育苗”、文化藝術交流“潤心”、旅游帶動互嵌式發展“搭橋”……在少數民族人口比例達28.6%的西寧市,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十項行動”正不斷凝聚人心。目前,西寧市已打造67家市級、167家縣區級“石榴籽家園”社區。
“一家親”的場景在這里隨時上演。晚上,祁連路西社區廣場上仍然熱鬧。藏族大媽蔡玉萍擅長跳鍋莊舞,她領銜的老年舞蹈隊正在排練。對著記者,性格開朗的蔡玉萍興沖沖地說:“我們都是‘好鄰居’‘好舞伴’‘好姐妹’!”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24日 06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