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9日09:58 來源:新華網
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位于瀾滄江畔,當地從唐代開始制鹽,距今已延續1300余年。
千年鹽田在瀾滄江兩岸依山而建。 新華社記者王洪流 攝
鹽田在瀾滄江兩岸依山而建,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透水性強的泥土鋪成平面夯實。
鹽田由多根木柱搭架。新華社記者侯韶婧 攝
當地村民仍保持著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他們從瀾滄江畔的鹽井、鹽池中取出鹵水倒入鹽田,經陽光蒸曬、風干,結晶成鹽。遠遠望去,鹽田錯落有致,景色奇美。
雪域高原上,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群眾正在勞作。新華社記者王洪流 攝
2008年,西藏自治區芒康縣的曬鹽技藝(井鹽曬制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奔涌的瀾滄江畔,一塊塊鹽池星羅棋布,部分盛有鹵水的鹽池倒映天光云影。新華社記者沈曉朦 攝
隨著旅游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前來打卡,村里開起了農家樂和民宿。
當地群眾正在辛苦勞動。新華社記者魏冠宇 攝
鹽井、鹽田之所以吸引著眾多游客慕名而來,除古法曬鹽的歷史和文化外,還因為這里如“天空之鏡”一般的獨特美景。
記者:王洪流、侯韶婧、沈曉朦、魏冠宇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