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5日08:42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日,記者走進中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在位于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河唇鎮的鶴地水庫生態保護區內遠眺,映入眼簾的綠水青山、碧波萬里,宛如一幅絕妙的水墨丹青。
很難想象,這里曾是荒山禿嶺、不毛之地,一刮風,黃土、沙塵遮天蔽日。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
這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正在祖國大陸最南端進行生動的實踐。“十四五”期間,守護這一方“綠蔭”的中林集團雷州林業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林公司”)在地跨廣東省湛江市的徐聞、雷州和坡頭等縣市區,預計實現300萬畝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林木蓄積量達1000多萬立方米,固碳量80多萬噸,累計增加經濟收益20多億元,給地方增加林業產業經濟效益110多億元,帶動林農就業40多萬人次,帶動林農增收90多億元。
理念先行助推生態文明持續發展
90后青年陳伯坤是雷林公司紀家林場分公司坡門林場護林員。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入職一年半的時間里,陪伴自己的摩托車已跑了6000公里。
“我是雷州人,從小到大,長輩提及雷林公司的造林人,都會懷著一份崇敬。因為他們是在為國家、為老百姓造福。”陳伯坤說。
雷州半島的綠色背后,是很多像陳伯坤這樣的年輕人在一代代接續努力。這里的植樹造林,始于1954年5月。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在“綠化祖國”的號召下,來到雷林公司前身“粵西林場”。
那時候,缺乏生產工具和技術,全靠人挑肩扛,一趟又一趟的山路走下來,肩膀被扁擔磨得血肉模糊。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當時的年輕人們僅用10年,植樹造林近80萬畝,將昔日荒蕪的雷州半島變成了綠意盎然的桉濤林海。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面深化、縱深推進,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2016年雷州半島生態修復規劃出臺后,雷林公司主動擔起生態公益林、熱帶雨林、水源涵養林、國家儲備林等生態與木材安全的雙重任務。
“種樹看著簡單,不就是挖坑、植苗、培土、澆水這幾個步驟。但種起來就不容易,尤其是在庫區小島上,機器運不上來,都是靠人一棵一棵種出來的。”雷林公司廉江林場分公司副經理、工會主席鐘福勝回憶當年改造鶴地水庫4500畝水源涵養林的情景時說,要保護好“大水缸”,就要種水源涵養林,以調節水源流量并改善水質。
目前,雷林公司調整優化林分結構,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共計已完成桉樹純林提升改造4.67萬畝,其中鶴地水庫水源涵養林4500畝、熱帶季雨林7700畝、國家儲備林1.6萬畝、木本水果3506畝、綠化苗木生產基地1.2萬畝、沉香種植基地3000畝。
科研牽引夯實創新發展的動能
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是這里很多人的信念。
科技研發一直是雷林公司的“一號工程”。雷林公司是我國桉樹人工林培育技術的起步之地。雷林公司的老員工鐘劉成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第一批桉苗是種子苗,比較嬌氣,容易旱死。湛江的太陽特別大,又常年缺水,為了不讓桉苗渴死,他們就全體出動尋找水源,從河里、井里取水,奔波幾百米、幾千米甚至十幾公里給樹苗澆水。
種子繁殖必須要有優質的種源。當年,“雷林1號桉”的發現人賴友為了尋找新的種源,帶著30多斤的標本夾,踏入深山野嶺。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小河邊休息時,他發現了一棵枝繁葉茂、高達30多米的桉樹,在實驗種植中,其長勢第一年不顯眼,第二年越長越旺,各項指標超出所有其他品類,從此,“雷林1號桉”誕生。
雷林公司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從雷林1號桉已經迭代到雷林40號桉,從種子繁殖到無性繁殖,還陸續選育出了“雷林1號桉”“唐家雜種桉”“石嶺1號桉”和DH系列等速生、抗風和高產的優良品種,每年僅種苗收入就超過3000萬元。
科學育種、科學種植、科學護林,科技的基因在雷林無處不在。在雷林科研所,記者遇到一位入職才一年的90后,他每天的日常工作是在實驗室做實驗。“我們每天要對各個林區取回的土樣本進行化驗分析,形成土壤成分數據,以便跟蹤后續進一步研究。”這位90后告訴記者,“依據實驗數據變化,還會對土壤成分調配肥料或優化種植方式。”
加大科技研發成果向營林生產的融合轉化,全方位提高營林生產技術含量。2023年,雷林公司投入研發費用1000多萬元(含林業智慧管理系統),開展涉及桉樹育種、桉樹無性系研發與推廣應用、營林與防控技術等創新科研項目7項。
桉樹苗品種從“雷林1號桉”升級到“雷林40號桉”,造林面積從0擴大到300萬立方米,桉林輪伐期從10多年縮短到4至5年……跳躍的數字背后是雷林綠色轉型發展的生動實踐。
轉型發展,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身處“全國荒山造林綠化第一省”和改革開放最前沿,雷林公司始終與改革開放同步。
在雷林公司的智能管理信息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由實時監控預警子系統、經營管理子系統、遙感調查子系統3個子系統組成的現代林業智慧管理系統,實現了“一張圖”“一張表”的數據庫信息管理模式。同時,在種植、施肥、森林火災、病蟲害、采伐及生長情況實時檢測等環節,已經完全實現信息化、智能化。
中國林業集團雷州林業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銳透露,為了做強做優第二產業,雷林公司充分利用林木資源優勢以及湛江港的港口物流優勢,積極謀劃打造林業生態產業園區項目,搭建木材加工綜合性服務平臺。
目前,雷林公司積極謀劃打造零碳森工產業園區,充分利用林木資源優勢及港口物流優勢,把當前湛江市“小、散、亂、差”的木材加工企業引入園區,集中管理,集約經營,構建完整的產業鏈,解決當地政府稅收、環保、消防、就業等問題。
雷林公司還主動加強與湛江、肇慶、韶關等多地政府對接,以國家儲備林建設、湛江“紅樹林之城”建設、沉香種植項目建設為契機,探索打造“儲備林+文旅”“紅樹林+研學”“沉香+文化”等特色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高質量轉型發展。
“森林既是水庫、錢庫、糧庫,也是碳庫。”中國林業集團雷州林業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張立豐表示,雷林公司將積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拓展林業價值鏈,在更高層面上守護好祖國最南端的生態屏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圍圍)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