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4日08:3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杭州7月13日電(記者王俊祿)錨定小微企業融資“難、貴、慢”等共性難題,率先設立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探索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構建小法人銀行“伙伴式”金融服務……多年來,作為我國“小微金改試驗田”的浙江臺州通過構建多元化金融服務格局和組織體系,在普惠金融領域開展深度探索,努力打響當地小微金融特色品牌。
扎根實體:金融活水“滴灌”民營經濟“百花園”
時值盛夏,走進位于臺州市溫嶺市大溪鎮的愛科賽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在新廠址施工現場、傳感器生產車間、技術研發中心,各處都是一派繁忙景象。
不久前,在溫嶺農行特色科技貸款支持下,這家科創企業拿到2000萬元的貸款,迅速投入研發項目。企業負責人李峰平表示,目前正在沖刺階段,一旦研發成功并投入量產,將有助于破解泵與電機產業傳感器的技術短板。
7月12日,在位于浙江溫嶺的愛科賽智能科技公司,農行溫嶺支行工作人員開展金融問需服務。新華社發(程蘊 攝)
臺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活躍著91.44萬家經營主體,民營企業占全市企業的99.6%以上。2015年12月,國務院確定臺州市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當地以深化小微金融服務創新為主線,持續優化金融保障,提升營商環境。其中,以地方小法人銀行為主力軍的金融機構組織,探尋出一套“專注實體、深耕小微、精準供給、穩健運行”的小微金融服務體系。
“在臺州,銀企之間相伴相生、唇齒相依,形成了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融匯銀通(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合伙人鄧姍表示。據介紹,臺州轄內設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400余家,22家地方法人銀行不斷創新微貸技術,形成“小法人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兩小”金融模式。
8年多來,金融活水“滴灌”實體經濟“百花園”,不斷取得新進展。數據顯示,從2015年末至2023年末,臺州小微貸款戶數由24萬戶增加到59.85萬戶;全市信用和保證貸款占比由40%增加到59.73%;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從1.58%下降到0.46%。
注重普惠:從“追著太陽種瓜”到“追著瓜農送貸”
在臺州市黃巖區北洋鎮,有一批適應季節變化、“追著太陽種西瓜”的外出瓜農。受天氣、種植技術、農資成本等多因素影響,外出瓜農對資金需求較大。然而,由于異地種植等因素,外出瓜農等群體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為了給瓜農送去來自家鄉的金融支持,浙江泰隆商業銀行黃巖北洋支行早在年初就梳理并建立了清單。3月4日,該機構4人小組從臺州出發,開啟“追瓜”模式。一輛車、43天時間、總里程近13000公里,先后前往福建、廣東、海南、云南等地,將優質金融服務送到客戶的田間地頭。
浙江泰隆商業銀行臺州黃巖北洋支行客戶經理葛國忠(左)、李君超(右)跨省送貸到甘肅,把金融支持送到田間地頭。新華社發
今年已經是泰隆銀行黃巖北洋支行“萬里送貸”的第7個年頭,足跡遍布多個省份,累計授信貸款金額6.8億元。
這是臺州金融業發力普惠金融的一個縮影。小微企業量大面廣,信息不透明,如何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臺州率先設立了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匯集91萬多家經營主體、4.77億條信用信息,極大降低了貸前調查成本。同時,臺州深度開發數據資源,開設“融資通”等線上融資系統,促成融資對接2700多億元。該平臺作為全國首批地方征信平臺,納入長三角征信鏈試點,實現數據上鏈,被全國多地借鑒。
辦理一筆新增貸款最快只需要30分鐘,續貸操作僅3分鐘——得益于信息共享平臺的賦能,臺州銀行建立起以大數據為支撐的批量授信“信貸工廠”,實現PAD終端移動辦貸,搭建“生意圈”“生活圈”免費線上平臺,以金融數字化賦能小微金融服務的精準化。
2023年11月,臺州銀行信貸經理(右)在黃巖走訪小微企業。新華社發
導向鮮明:讓綠色、科技、品牌增值溢價
以主要污染指標排污權為抵押物,臺州臨海市一家建筑工程企業獲批250萬元“排污權抵押貸”;三門縣一家橡膠制品企業獲100萬元“綠貸保”,解了燃眉之急,也為企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近年來,臺州相關金融機構不斷深化產品創新,推出“排污權抵押貸”“綠電貸”“綠貸保”等一系列特色信貸產品。
錨定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共同富裕、品牌提升等導向,近年來,臺州積極開展小微企業信用評級、數字金融賦能初創期科技企業等試點,開發普惠綠色金融場景“微綠達”、面向科創型企業的“科融通”等微創新,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三門“衣”起“巾”彩工作坊,從創始人到工人,幾乎都是40歲左右的婦女。當下,沖鋒衣市場火熱,返鄉創業的工作坊負責人孫利榮信心十足。但電商有其行業特性,需要廠家墊資生產現貨,工作坊資金壓力很大。通過當地一家銀行推出的“創業助跑計劃——巾幗共創項目”,孫利榮很快得到了貸款支持,解決了資金缺口,員工們的崗位也保住了。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