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最新報道
分享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丨“最炫民族風”紅了石榴,甜進心里

2024年07月04日10:10    來源:中國軍網

  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博物館中,有一幅元墓壁畫《夫妻對坐圖》。

  蒙古帳幕之下,男主人頭戴蒙古族圓頂暖帽;女主人身穿窄袖左衽長袍,外罩開襟短衫。兩人相對而坐,溫馨和諧,展現出多民族交流融合的畫卷。

  元墓壁畫《夫妻對坐圖》。郭雪飛攝

  自古以來,內蒙古地區便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歷史舞臺,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匯聚融合,為中華文明的永續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如今,在這里居住的漢族、蒙古族、滿族、回族等數十個民族,共同譜寫出一曲民族團結的悠悠牧歌。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不開各民族的文化認同,延續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離不開各民族的交流互鑒。

  1971年,赤峰市翁牛特旗賽沁塔拉,一尊高26厘米、完整無缺、軀體蜷曲、龍形的祭祀禮器,閃耀著墨綠色的光輝破土而出。“中華第一龍”——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碧玉龍的發現,揭開了“遠古中國龍”神秘的面紗。

  紅山文化玉龍。新華社圖

  玉器見證了中華文明形成和連續發展的光輝歷程,是中國各民族融合發展和團結進步的重要物質見證。此后,草原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蒙元文化在赤峰以不同時序融合綿延。

  中華文化博采眾長,是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內生動力,各民族文化在交融中不斷激發出新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其中,非物質文化根植傳統,用富有特色的呈現方式,讓各族群眾感受到中華文化絢爛多姿的魅力,在獲得感中更加堅定文化自信,鞏固和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

  在赤峰市松山區臨潢家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身著多民族服飾的社區烏蘭牧騎隊員們正在排演歌舞《石榴情》。

  社區烏蘭牧騎隊員們正在排練。郭雪飛攝

  “我們每周都會自發參加排練,在這里不同民族的隊員們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進步。”烏蘭牧騎隊員劉艷芳說。現在隊員已經由21人增加到了66人,還新組建了2支小分隊,多次深入基層演出,把黨的好政策好聲音及時傳遞給各族群眾。

  據了解,臨潢家園社區成立于2014年,生活著漢族、蒙古族、滿族、回族、壯族等13個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融合聚居社區,社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以“家”的理念為核心,開辦了書法班、民族技藝傳承班、民族融合小課桌等特色活動項目,打造了一個溫馨的“民族團結之家”。

  2019年,臨潢家園社區榮獲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榮譽。社區成為各族居民在文化上相互交流、情感上相互認同、生活上相互融合的橋梁和港灣。

  “守好居民的小家,就是在為守好祖國這個大家做貢獻。我們要用小家的和睦撐起祖國大家的和諧!”提到今后,吳曉華說:“我們將采取更加扎實的措施,以更加精細的服務,把各族居民群眾團結在社區這個大家庭當中,讓大家更有歸屬感、認同感、幸福感!”

  舞蹈室里,社區烏蘭牧騎隊員精神十足地排練著新舞蹈;書畫室里,書法愛好者們挽袖執筆、揮毫潑墨;民族傳統工藝區,居民們交流著民族編織技巧;棋牌室內,大家以牌會友,切磋技藝,不時傳來歡聲笑語……各族群眾和睦共處,共同繪就了一幅“民族融合之家”的溫馨畫卷。

  “村子發展就跟一家人過日子一樣”

  “這里有新鮮的李子,都是村民們自己種的,大家快來嘗一嘗!”小廟子村黨總支書記趙會杰熱情招待著八方來客。

  在她的帶領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領跑者”,先后獲得“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等榮譽。

  為保護當地的民俗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小廟子村建立了松山區第一家民俗博物館,該館占地面積858平方米,由5個室內展廳和一個室外展示連廊組成,主要收藏、展示、研究民俗文物。

  小廟子村黨總支書記趙會杰正向參觀游客介紹民俗博物館展品。郭雪飛攝

  小廟子村的會計武鳳山介紹:“博物館里年齡最大的老物件兒要數這把“洋炮”了,大概有100多年歷史。這是老沈頭從家里拿出來捐到民俗館的。”武鳳山回憶。他家祖上從山西“走西口”來到這里,如今家里已有六代人。“民俗博物館里的這些老物件兒,都是村民們從自家收拾出來的,它們就是多民族交流融合的歷史見證”,武鳳山說道。

  從蒙古族服飾、滿族旗頭、清代指甲套、酒杯、銀碗,到煤油燈、洗衣板、便腳布鞋、犁杖、饸饹床子……一件件凝結著全村村民智慧與汗水的老物件兒,仿佛在靜靜地訴說著過去那段艱苦卻充滿力量的民族團結故事。

  小廟子村的承包地,主要種植牛膝、黨參等10余種中藥材。郭雪飛攝

  近年來,小廟子村為了帶動更多村民致富,通過推行“黨組織+合作社+產業黨員+農戶+公司”的模式,使全村絕大多數勞動力都參與到中藥材產業發展中。小廟子村先后成立了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品種發展到桔梗、牛膝、黃芩、防風等10余個品種,實現與藥廠簽約的訂單種植。發展中藥材種植、打造經濟林、擴大肉牛養殖規模、新鮮蔬菜加工廠,小廟子村“四駕馬車”齊開動,讓村民們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大家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展望未來,趙會杰動情地說:“村子的發展就跟一家人過日子一樣,各族老百姓團結起來,有勁兒往一處使,把小廟子村建設得更美好!”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盛夏的馬鞍山林場天藍水綠、樹木蔥籠。站在山頂一眼望去,群山環繞、萬木崢嶸,一番別樣美景。

  赤峰市喀喇沁旗馬鞍山林場。 郭雪飛攝

  馬鞍山的山腳下,是村民張國利的家。

  家門口,幾塊牌匾格外醒目——“民族團結之家”“最美家庭”“美麗庭院示范戶”“光榮之家”。這些牌匾,不僅僅是榮譽的象征,更是這個家庭非凡故事的生動注腳。

  張國利的全家福照片。郭雪飛攝

  張國利家共有十一口人,不僅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也是融合了漢族、蒙古族、滿族三個民族的多民族之家,更是培養出兩名軍人的光榮之家。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相親相愛,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張國利說,“村里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大伙兒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都是一家人,家和萬事興嘛!”

  張國利一家其樂融融的畫面也正是馬鞍山村民們幸福生活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馬鞍山村加強生態保護,在發展林果業和旅游業的同時,打造集旅游觀光、餐飲住宿、森林康養、紅色教育為一體的旅游綜合體,加快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張國利說:“大家都自覺地抱成團,保護好環境。以前只知道上山砍樹當柴燒,現在知道了不同的樹下長不同價格的蘑菇,每棵樹都是搖錢樹!”

  張國利擔任喀喇沁旗紅色旅游講解員至今4年有余,在談到對未來的期許時,老人的心愿很樸實:“我今年71歲了,眼看著這些年,村里路變好了,山變綠了,游客多了,收入也多了!希望我們的紅色教育基地能吸引來更多游客,家家更富裕,國家更富強!”(任旭 郭雪飛)

(責編:陳羽、王瀟瀟)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