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

——鄧小平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

李海青

2024年06月03日09:42    來源:學習時報

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而言,如何準確理解作為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至關重要。就此,鄧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談話中有針對性地指出:“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并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這句話是一位為馬克思主義奮斗終生的睿智老人對馬克思主義的體會與感悟。馬克思恩格斯的巨著煌煌,我們通常也都感覺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為什么鄧小平卻說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與道理呢?歸根結底是因為鄧小平在長期的革命、建設與改革實踐基礎上,深刻認識到了以改造世界為旨趣的馬克思主義并不是遠離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實踐的抽象思辨,而是源自實踐,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能夠為人民群眾切實理解與把握的、并不復雜的基本道理與普遍真理。

那么,在鄧小平的理解中,馬克思主義包含哪些樸實的道理呢?依據鄧小平的相關論述,對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就歷史規律而言,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特別是資本主義必然被共產主義所代替的規律是清晰、明確,不難把握的,具有樸實性。一方面,唯物史觀源于現實生產生活實踐,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的社會基本結構劃分與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極其清楚、明確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的存在規律與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另一方面,馬克思又從解剖資本主義最單純的因素——商品開始,研究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指出了共產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馬克思主義對于人類社會發展普遍規律與資產階級社會特殊運動規律的認識都是以扎實的資料和科學的方法為基礎的,闡述的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基本道理,所以很容易產生強烈的理論吸引力與巨大的思想感召力。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鄧小平才說:“馬克思主義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為大本子多,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顛撲不破。”“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后之所以能夠贏得廣泛的認同信仰,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如實揭示與呈現了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這種揭示與呈現既無經院哲學式的繁瑣論證,也無文學式的刻意賣弄,而是撥云見日、原原本本、深刻精當、清楚明確、直擊人心。

就思想精髓而言,馬克思主義主張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主張也是非常樸實的。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認識具有普遍性、一般性,必須要與具體實際、時代條件相結合才能切實發揮作用。在《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換言之,對于馬克思主義者而言,研究問題與制定政策的出發點只能是現實的生活實踐與客觀的具體實際,而不是抽象的理論原理。理論本身來源于實踐,作為實踐經驗的總結與升華,它可以用來指導現實的實踐,但不能作為研究問題與制定政策的出發點,不能把理論教條化,理論與實際、認識與實踐的關系不能顛倒。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毛澤東將這一主張用中國化的語言形象概括為“實事求是”。針對建設與改革中的教條思維,鄧小平直接將實事求是稱為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強調要提倡這個,不要提倡本本。“我讀的書并不多,就是一條,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實事求是要求我們要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錯誤的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不唯上、不唯書,直接面對現實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徹底的實踐思維探索適合自己的道路,并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任何教條化馬克思主義的傾向,看似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與堅持,實際都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求與實踐特質,也封閉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與創新之路,實質上是一種懶漢思維的表現。由上可知,在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中,絲毫沒有任何權威崇拜、本本主義與話語迷信的味道,而完全是以事實為依據,以實踐為基礎,以科學態度來對待。也只有這樣認識,馬克思主義才不是抽象的教條與僵化的理論,才是接地氣的樸實的東西,樸實的道理。

就人民主體而言,馬克思主義強調依靠人、為了人,價值理念具有樸實性。與唯心史觀對人民群眾歷史作用的遮蔽不同,馬克思主義第一次將從事實踐活動的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清楚地揭示出來:歷史不是英雄人物的獨角戲,歸根結底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這樣一個很樸實、很簡單的道理在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的進程中體現得非常明顯。鄧小平在總結中國改革時多次指出,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同時,馬克思主義為人民謀幸福,價值追求真切、誠摯而富有人文情懷,使社會大眾感到親切、自然而溫暖。進而言之,既然發展是為了人,當然要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制定方針政策和作出決斷的出發點和歸宿,以人民利益為最高標準來開展工作,這個道理也是清楚樸實、毫無疑義的。也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理論在明確歷史規律的基礎上切實把握住了最廣大人民的實踐利益訴求,才具有了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而能調動、激發最廣大人民為自身利益共同奮斗的理論一定是人民都能理解、通俗而不晦澀的。正如列寧所言,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所在,也是馬克思主義能夠為人民群眾所掌握的根本原因。

就社會主義而言,作為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一種社會形態就是要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讓老百姓普遍過上好日子,能夠過幸福的生活,這也是一個很樸素的信念與追求。什么是社會主義既是一個基礎性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如果對社會主義理解失誤,社會主義建設就會出現偏頗。歷史上,現實社會主義國家曾長期將純粹公有制與計劃經濟的制度結構理解為社會主義本質,經典著作對此似乎也可以提供文本依據,但現實的經驗教訓卻非常慘痛。基于經驗教訓,鄧小平認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觀實際上講的是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形態與制度體系應該具有的實踐功能。如果沒有相應的實踐功能,在現實中展示不出相比資本主義的優越性,生產力不發展,老百姓不買賬,社會主義就名不副實。在此意義上他一再強調,空講社會主義不行,人民不相信,一定要使人民得到實惠,從切身經驗中感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確值得愛。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觀沒有脫離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經驗,既沒有淪為概念的抽象思辨,也沒有陷于制度的僵化理解,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通俗易懂,可謂是極高明而道中庸,返璞歸真,并且具有極強的思想解放功能,著名的“貓論”就是這種本質觀的形象比喻。進而言之,這一本質觀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對于新社會的理解。在經典著作中,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批判資本主義、追求建立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就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使生產力得不到解放與發展,資本主義的剝削與異化使人不成其為人,使老百姓不能過上好日子,使社會不能和諧,而新社會就是要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使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能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使社會關系和諧優化。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