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毛澤東詩詞中的青春意氣⑥

一掬慈容何處尋——《四言詩·祭母文》解析

汪建新

2024年05月08日08:25    來源:中國青年雜志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回到魂牽夢繞的韶山。第二天一大早,他來到父母墳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深情地說:“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下山途中,他說:“我們共產黨人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黨、人民、師長、同志和朋友,還得承認。”1966年6月,毛澤東在韶山滴水洞住了10天,他對衛士張耀祠說:“老祖宗是不能忘記的,我至今還很懷念我的母親。我的母親非常善良,非常慈祥,濟困扶貧,愛老憐幼,我不能忘記她啊!”毛澤東對父母,尤其是母親充滿孝順。《四言詩·祭母文》是他一生中最長的一首詩作,傾訴摧肝裂膽的喪母之痛,感情真摯,余音綿綿,感人肺腑。

病母在廬甚傷感

毛澤東的母親生于1867年,叫文素勤,因在文家排行第七,人稱“七妹”“文七妹”。她娘家在湘鄉四都棠家閣,13歲到毛家,18歲與毛順生成親。她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宅心仁厚,溫良謙和。在家中,她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對鄉鄰,她慷慨厚道,樂善好施。

1936年,在和斯諾談話時,毛澤東這樣回憶母親:“我母親是個心地善良的婦女,為人慷慨厚道,隨時愿意接濟別人。她可憐窮人,他們在荒年前來討飯的時候,她常常給他們飯吃。但是,如果我父親在場,她就不能這樣做了。我父親是不贊成施舍的。我家為了這事多次發生過爭吵。”在寫給好友鄒蘊真的信中,他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人;利己不損人的人;可以損己而利人的人。我的母親屬于第三種人。”毛澤東深受母親影響,加上一直生活在農村,從小養成了勤勞樸實、樂于助人的品德。

在毛澤東的記憶里,母親一天到晚不是養雞喂豬,就是燒火做飯,有時還要鋤園種菜,農忙時也會下田插秧、割稻,真是里里外外,什么活兒都會做。但是常年的操勞,也使母親的健康過早地受到了損害,這成為毛澤東走出韶山之后的無盡牽掛。1916年6月24日,他在致蕭子升的信中寫道:“病母在廬,倚望為勞,游子何心,能不傷感!”

1918年,毛澤東得知母親患上淋巴腺炎,正在外婆家養病,十分擔憂。8月初,毛澤東匆匆回鄉探望母親,很快又回到長沙做前往北京的準備工作。臨行前,他給舅舅文玉瑞和文玉欽寫了一封家書,信中說:“家母在府上久住,并承照料疾病,感激不盡。鄉中良醫少,恐久病難治,故前有接同下省之議。今特請人開來一方,如法診治,諒可收功。如尚不愈之時,到秋收之后,擬由潤連護送之來省,望二位大人助其成行也。”毛澤東自己不能在跟前服侍盡孝,對兩個舅舅悉心照顧母親感激不盡,又因要前往北京,一時難以接母親來長沙治病,專門請人開了藥方。但他對藥方是否奏效并無十分把握,于是又提出讓弟弟毛澤民陪同母親來長沙治病的建議。短短幾行字,把兒子對母親的愛和牽掛表現得淋漓盡致。

1919年3月,毛澤東到上海為赴法留學的學生送行,4月6日回到長沙。經同學周世釗推薦,他到修業小學擔任歷史教員。這時,母親病情加重,毛澤東吩咐弟弟毛澤民將母親從舅家接到長沙診治。毛澤東事務繁忙,但總是抽時間陪母親四處求醫問藥。在毛澤東兄弟的精心照料下,母親的病情有所好轉。4月28日,他給文玉瑞和文玉欽兩位舅父和舅母寫信,感謝他們一直照料母親,匯報母親的治療情況,信中說:“家母久寓尊府,備蒙照拂,至深感激。病狀現已有轉機,喉惡十愈七八,瘍子尚未見效,來源本甚深遠,故非多日不能奏效也。甥在京中北京大學擔任職員一席,聞家母病勢危重,不得不趕回服侍……親侍湯藥,未嘗廢離。”

這是文七妹第一次從偏僻的韶山到省城長沙,機會難得,毛澤東特意帶母親和兩位弟弟一起到照相館拍了一張合影,這是文七妹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照相。文七妹坐在椅子上,三個兒子分立兩側。母親慈眉善目,安詳和藹,端莊大方,看上去并不像是一個體弱多病的人。此時,毛澤東26歲,毛澤民23歲,毛澤覃14歲。這張照片是毛澤東家人最早的一張照片,也是毛澤東兄弟三人唯一的一張合影。這次團聚,也成了他們母子四人的最后一次歡聚。1959年6月,毛澤東重返韶山時,看到這張照片百感交集,說:“這是我母親有病時,1919年在長沙照的。”

秋雨韶山灑淚多

文七妹返回韶山沖后沒過幾個月,頸部發炎穿孔,病情惡化,1919年農歷八月十二日(10月5日)去世,年僅53歲。噩耗傳來,如同晴天霹靂,毛澤東立即帶著在長沙修業小學讀書的弟弟毛澤覃回家奔喪。當他趕到上屋場時,母親已經入殮兩天了。毛澤民告訴他,母親臨終時還在呼喊著他的名字。毛澤東心如刀絞,悲痛至極,熱淚長流。

10月8日,秋天的夜晚,他守在母親靈前,腦海中一幕幕浮現出往日沐浴在母愛中的情景。他對著搖曳的油燈,回想母親生前的音容笑貌,追憶母親的養育之恩。作為最受母親疼愛的長子,他最了解母親一生的艱辛和內心的痛苦。從1910年秋外出求學,毛澤東長年在外,服侍照料母親更少,內心充滿惆悵。他思緒萬千,含淚揮筆寫下哀惻動人的《四言詩·祭母文》:

嗚呼吾母,遽然而死。壽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東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艱辛備歷。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間萬萬,皆傷心史。不忍卒書,待徐溫吐。

今則欲言,只有兩端:一則盛德,一則恨偏。

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

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

不作誑言,不存欺心。整飭成性,一絲不詭。

手澤所經,皆有條理。頭腦精密,劈理分情。

事無遺算,物無遁形。潔凈之風,傳遍戚里。

不染一塵,身心表里。五德犖犖,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綱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獲。精神痛苦,以此為卓。

天乎人歟?傾地一角。次則兒輩,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黃。病時攬手,酸心結腸。

但呼兒輩,各務為良。又次所懷,好親至愛。

或屬素恩,或多勞瘁。大小親疏,均待報賚。

總茲所述,盛德所輝。必秉悃忱,則效不違。

致于所恨,必補遺缺。念茲在茲,此心不越。

養育深恩,春暉朝靄。報之何時?精禽大海。

嗚呼吾母,母終未死。軀殼雖隳,靈則萬古。

有生一日,皆報恩時。有生一日,皆伴親時。

今也言長,時則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淺。

此時家奠,盡此一觴。后有言陳,與日俱長。

尚饗!

寫好《祭母文》后,毛澤東意猶未盡,又含淚寫下兩副挽聯。其一為:“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其二為:“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

第一副挽聯的上聯,述說母親在病危之時戀戀不舍,放心不下,還在呼喚著孩子們的名字,體現了她一生對孩子們的關懷與呵護;兒子們剛剛長大就離家外出,還沒有來得及回報母親,只有將母親平生希望而沒有實現的事情,竭盡全力去彌補。下聯深情回顧母親的一生,她心存善念,助人為樂,人到中年時為了祈求家人一生平安,開始虔誠敬香拜佛,但沒能實現良好愿望。她溘然長逝,那慈祥的面容隨風而去,要到哪里才能尋找得到呢?第二副挽聯化用孟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之句,毛澤東以其大手筆將對偉大母親的懷念之情濃縮于短短的14個字之中。用溫暖的“春風”和肅殺的“秋雨”相對比,將母愛的溫馨和失母的悲痛相對應,鮮明地反映出此時此刻的心情。這兩副挽聯,深刻記述了母親浩大無私的養育之恩,也由衷表達了毛澤東對母親綿延不絕的懷念之情。

春風南岸留暉遠

祭文,是祭奠時對逝者誦讀的文章,內容一般是對死者給予評說或表示哀悼之情。我國古代祭文,有散文體的,如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宋代歐陽修的《祭石曼卿文》;有詩體的,如晉代陶淵明的《祭從弟敬遠文》。毛澤東這篇《祭母文》,名為文,實是四言詩。

毛澤東表兄文運昌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向檔案部門提供了本文的抄件,題目為《毛澤東祭母文》,并在題下寫道:“民國八年八月十五日,他在靈位前執筆成之,我代錄正的,稿存我家。”《四言詩·祭母文》的原稿在文運昌家保存多年,后遺失。毛澤東的塾師、族兄毛宇居也同時向檔案部門提供了另一個抄件,文后寫道:“此文脫盡凡俗,語句沉著,筆力矯健,皆至情流露,故為之留存,以為吾宗后輩法。”兩份抄件基本相同,僅個別字有異。這篇《祭母文》已收入《毛澤東早期文稿》。

《四言詩·祭母文》97句386個字,四言一句,大體押韻,具有古風特點。全詩敘述與抒情結合,層層遞進,意濃情深,懇切哀婉。詩文莊重、雅正,格調崇高,聞之感同身受,讀之催人淚下。該詩的另一個特色是多用比喻,生動形象地頌揚母親的高風亮節,可謂是真情流露出好詩。

整篇詩文可分為三個部分:從開頭“嗚呼吾母”到“待徐溫吐”,16句,為一部分。詩篇起句如呼天似的哭喊,表現出內心的極度悲痛。“遽然而死”,蘊含了無限的悲哀與痛惜。接著寫母親幼子夭折的悲傷,寫母親撫育三子的辛勞,寫母親操勞過度的病因,抒發了詩人對母親去世的深切哀痛之情。

從“今則欲言”到“精禽大海”,64句,為第二部分。這部分集中敘述了母親的“盛德”和“恨偏”。母親的“盛德”,詩中高度概括為博愛、真誠、整飭、明事、純正及溫、良、恭、儉、讓。母親的“恨偏”,即遺憾有三:受封建禮教壓迫甚深,兒子們未完全成才,應予報償的沒來得及回報。母親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無論是相夫教子,還是持家待人,都堪稱典范。母親平凡、普通,但又偉大、崇高。詩人向母親傾吐心愿:繼承母親光輝品德,彌補母親遺恨,以此報答母親恩情。這就使得這首長詩具有了深邃的歷史內容與時代精神。

從“嗚呼吾母,母終未死”到“尚饗”,17句,是結尾部分。作者反復訴說自己想對母親說的話還很多,可惜時間苦短,只能提綱挈領式地籠統陳說母親的偉大與仁愛。同時告慰母親,歲月有多長,兒子的思念就有多悠遠。此刻正在家祭,請母親喝了這杯祭酒,祈愿母親安息。母親雖然告別人世,但光輝品德、偉大精神將萬古流傳。

《四言詩·祭母文》是一篇念頌母親的絕唱,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耐人尋味。毛澤東的痛苦、悲傷、思念、惆悵、悔恨、感恩之情濃郁厚重。母親的病逝,是毛澤東年輕生命年輪里最為痛心疾首的事件。1920年3月14日,毛澤東在寫給老同學周世釗的信中說:“接張君文亮的信,驚悉兄的母親病故!這是人生一個痛苦之關。像吾等長日在外未能略盡奉養之力的人,尤其發生‘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痛!這一點我和你的境遇,算是一個樣的!”

1947年,毛澤東問衛士李銀橋在家喜歡父親還是母親,李銀橋說:“我母親心善,對人好。我喜歡母親。”毛澤東說:“你母親一定信佛。”李銀橋很好奇:“主席怎么知道?”毛澤東說:“你說她心善么,出家人慈悲為懷。”李銀橋小聲問:“您母親也信佛嗎?”毛澤東回答說:“我也喜歡母親。她也信佛,心地善良。小時候我還跟她一起去廟里燒過香呢。后來我不信了。你磕多少頭人民還是受苦。”以后,毛澤東和身邊工作人員談話時,多次強調要孝敬父母。“兒行千里母擔憂呵。這回你們該懂了吧?所以說,不孝敬父母,天理難容。”“連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還肯為人民服務嗎?當然不會。”

母親已經去了,“萬端遺恨皆須補”,怎么補呢?毛澤東把對母親的愛升華為對人民的愛,對民族的愛,對祖國的愛。作為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他把無限的愛都獻給了他最偉大的母親——祖國。

(來源:《中國青年》雜志2024年第7期,作者系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授、副院長、一級巡視員,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

點擊查看“毛澤東詩詞中的青春意氣”系列其他文章

孩兒立志出鄉關——《七絕·呈父親》解析

驚濤拍岸怒聲吼——《四言詩·〈明恥篇〉題志》解析

長歌痛悼思君深——《五古·挽易昌陶》解析

君行吾為發浩歌——《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解析

與天與地與人斗——《四言詩·奮斗》解析

(責編:代曉靈、劉圓圓)
相關專題
· 汪建新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